她说:“那要看个人性格实际上好不好吧?”
他说:“性格都是天生,哪有什好与不好之分呢?”
她说:“想有吧。如果你甘心辈子做酱油厂工人,那你天生性格也没什不好,也没影响你有些知心朋友,可你要当名转正编辑,情况就不同。你对人不热情点儿、嘴甜点儿,能组到稿子吗?”
他想,也是,自己其实早已不知不觉改变天生性格啊。
犒赏你哈!”
又是夜“欢乐颂”。场地变,浓情依旧。
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现象,由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极其贫乏单调,切被底层人家认为值得庆祝番事,要以集体狂欢方式来呈现,要以夫妻间性喜悦来表达。在除过年节他们连瓶酒都舍不得花钱买来喝年代,后种庆祝方式不但不需花钱,而且快乐指数最高。
她在喜悦中智慧地说:“小人物不管大事情,咱们以后不参与那些事!这次平反是你们侥幸,再来次绝不会这便宜你们!”
他却不开窍地说:“国家兴亡,匹夫……”
她双手捂住他嘴,嗔道:“别以为没听说过你想说话,听说过!国家兴亡首先是大人物责任!咱们小老百姓没多大责任。咱们总是抢着担责任,会把他们惯坏!”
郑娟话对秉昆竟然也有影响。自那日后,秉昆在甲三号那些人眼里变得日渐成熟。其实,成熟并非多难事,努力工作、低调做人、学会发言而已。他本是热爱自己工作,努力与愿望相符,无须任何人督促。他本是沉默寡言,但这与低调是两码事。寡言到见谁都不主动打招呼程度,那就容易给人以“冷”感觉,那是不讨人喜欢。甲三号不再被认为是“臭老九之窝”,连某些领导都改口说那里是“藏龙卧虎之地”。
十届三中全会后,今儿调走个,明儿调走个,调走就被委以重任,就高升。名借调小编辑,而且还是大众通俗刊物小编辑,有什资格“冷”呢?给谁看呢?平反前秉昆并不思考这些做人原则——说不定哪天又被发落回酱油厂去,思考那些有什必要呢?
平反后他开始思考,因为平反意味着为转正排除障碍,且有极大可能性。这件事上,兴许甲三号某人句好话就能让他心想事成,兴许某人句坏话就足以让他夙愿成为泡影。他与郑娟谈到这些心事时,她给出建议是,如果对人热情点儿、嘴甜点儿有利于实现自己愿望,干吗不呢?
他说:“读过那些书里可敬人物都是本色,特立独行。那些书告诉做人道理,为实现个人愿望而违背性格言行是可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