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来相访,皆只是匆匆叙,常感到不满足。觉得虽然相会,反倒痛苦倍增。心中直慨叹“好似梦中渡鹊桥”。恰好身边带有古筝,源氏公子取过来。回想当年明石浦上深夜合奏之状,便劝明石姬弹琵琶相和。明石姬同他合奏会。源氏公子深深赞叹其技巧之高明,实在无可挑剔。奏毕,他便把小女公子近况详告于她。
大堰邸原本是个寂寥居处,源氏公子时常来此泊宿,有时也就在这里用些点心或便饭。他来此时,对外常常借口赴佛堂或桂院,并不言明专程专访。他对明石姬虽非过分痴迷,却也绝无轻视之色,亦不把她视作平常人。可见对她恩宠是不同凡响。明石姬也深知这点,教她对公子并无过高要求。但也木表现得十分自卑,凡事谨遵公子之意,正是不卑不亢,恰到好处。明石姬早有所闻:源氏公子在身份高贵女人家里,从来不如此礼貌周全,坦诚相待;而总是居高临下。因此她想:“倘搬至东院,与公子太过接近,反倒与她们同化,以致受得诸般羞辱。如今住在这里,虽不经常见面,但却专为而来,对更是荣耀。”明石道人送女儿入京时虽然言语决绝,但毕竟也很牵念,不知公子待她们如何,常遣人来探望。听到消息,有时悲伤感叹;但既为荣光之事,欢欣鼓舞之时也不少。
正于此时,太政大臣辞世。此老臣乃国家之栋梁,旦姐殁,皇上亦悼惜不已。昔年暂时隐退,笼闭邸内,尚且震得朝野不安;今日与世长辞,悲悼者尤众。源氏内大臣亦甚惋惜。素日应政务均可依赖太政大臣裁决,内大臣甚是清闲。今后势必独担其任,因此倍增愁叹。冷泉帝年方十四,然而老成持重,远出其年龄以上。他亲临朝政,英明果断,源氏内大臣颇可放心。然而太政大臣逝世之后,朝野大政,非他莫托。谁能代此大任,以成就他出家修行夙愿呢?想到这里,便对太政大臣之早逝甚是痛心。因此大办追荐佛事,其隆重程度甚于太政大臣子孙们。又殷勤吊慰,多方照料。
出家藤壶母后,于今年初春染病,到得三月,病势已十分沉重。冷泉帝驾幸三条院,探问母亲病情。当年桐壶帝驾崩时,冷泉帝年仅五岁,末清世事。今见母后病重,忧心如焚,戚容满面。藤壶母后见皇帝,也悲从心起,对他道:“自知大限将到,难以熬过今年,但也无特别之苦痛。倘明言自知死期,恐外人笑捏腔作势,是以也不大作功德。早想回宫,与你详谈当年之事。然直情绪不佳,以致蹉跎至今,终未如愿,真是遗憾。”说时声音已是十分微弱。她今年三十七岁,仍光艳照人,风姿不减当年。冷泉帝见,更觉可惜,不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