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学术交流并不发达18世纪,欧洲数学家大多依靠书信和遗稿来“公开”研究成果,陆舟没想到自己在二十世纪居然还能够看到这“原始”交流方式。
虽然这些资料是用堆形式放在这里,但看得出来这位老人还是花些功夫,将草稿和正式地笔记分开来放,并且在上面罩层塑料布阻挡灰尘。
看在这些笔记保存这好份上,陆舟履行自己诺言,象征性地捐百万欧元给这座圣利济耶教堂,权当做是滞留八年文件保管费。
且不管这位老神父因为这笔天降巨款如何欣喜,陆舟掏出手机给学姐打个电话,拜托她帮忙联系巴黎当地有做物流业务航空公司,委托他们将那些藏书和草稿送回国内之后,便坐上返回巴黎汽车。
后面事情就很简单。
格罗滕迪克教授墓碑在墓园中不起眼角,上面布满灰尘,很久都没有人来探望过样子。
晚年开始便已经不在与人接触他,除很少几个朋友知道他住处之外,绝大多数人甚至连他葬在哪里都不知道。
据这位老神父所言,除生命中最后两个月,在此之前几乎每个周末格罗滕迪克都会来这里做祷告。
面对这位老人絮絮叨叨传教,陆舟只是简单地点下头,然后将花束放在墓碑前。
用自己方式在心中对这位伟大学者送上句祝福,同时感谢他将那些宝贵资料留给自己,接着陆舟便转身离开这里。
在星空科技那边开出个让人无法拒绝价格情况下,接受委托航天公司踩着陆舟行人离开后脚跟便来到奥米特斯小镇上,由专业人士负责打包取走那些珍贵资料,当天便送到前往金陵专机上,就差没安排战斗机护航。
赶在傍晚时分回到酒店,在自助餐厅匆匆解决掉晚餐之后,陆舟便返回房间,将格罗滕迪克教授笔记摊开在桌上,兴致勃勃地翻开扉页。
“连格罗滕迪克教授都无法解决难题吗?让来瞧瞧好……”
据传闻,在隐居之前,格罗滕迪克教授
倒不是他不想在这里多待。
只是他实在不想为难旁边这位贾科比诺主任,做出伤感而深沉表情站在那里。
事实上根本没什好伤感,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能选择自己喜欢生活度过余生,这是许多人都羡慕不来东西。他隐居对于数学界而言是大损失,但对于他自己而言,未尝不是件幸事。
离开墓园之后,陆舟跟着这位老神父,去他在教堂附近不远家中,在他车库里看到剩下那堆资料。
之所以用堆这个词,是因为那些资料是真很多,就和座小山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