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汉姆顿大学斯坦利·惠廷厄姆教授!他关于硫化钛正极那篇论文令人印象深刻,即便是已经脱离科研工作第线,依然记得那时候心中震撼……”
用大概三秒钟去缅怀自己学生时代,看着艾格里斯主编眼中不耐烦神色越来越明显,卡诺夫迅速结束对过往回忆,语速飞快地说道。
“注意到陆教授这篇论文引文部分,刚好引用篇斯坦利教授于六年前发表关于
登刊是没有什问题。
剩下所需要思考,便是给谁来审稿。
在这点上相当有默契,艾格里斯主编和卡诺夫交换下视线,开口便问道。
“现在谁还在做这个方向?”
卡诺夫认真思索片刻之后,试着提议道:“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Jeff·Dahn教授,三元材料LiNixMnyCozO2工业化应用先驱,在锂电领域硕果累累,Science发无数篇……意思是,他大概可以。”
诺夫先生,你猜猜这意味着什?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已经成功!”
同样是自问自答,这次到是让卡诺夫微微愣下。
不过,也仅仅只是愣下而已,他很快便反应过来,艾格里斯主编为什会做出如此大胆猜想。
根据他们这些期刊学术编辑经验来谈,般命题较为高大上、且在学术界还算热门科研项目,从事该项目研究团队即便是在取得定成果之后,也往往不会立刻将自己在实验中得到阶段性成果和盘托出。
而且退万步,就算是迫于“业绩压力”发表文章,通常也是选择性地放出些不那重要,至少不会启发竞争对手成果。
艾格里斯主编想会儿之后,摇摇头:“恐怕有点难,他最近好像在做IBM项目,不定腾出空。而且,们得找同领域大牛,但不能找投稿人潜在竞争对手。”
“那就有点难办。”
抓耳挠腮地想好会儿,卡诺夫在脑海里突然冒出来个名字,眼睛顿时亮说道。
“知道个人!没有人比他更合适担任这篇稿子审稿人!”
艾格里斯主编立刻看向他问道:“谁?”
比如杨旭,过去年中篇论文都没有发表过,但要说在过去年里自己带研究团队什都没有做出来,那是打死他也不会相信。
现在陆舟突然放出这篇论文……
而且还是直入正题,抛出如此关键性个成果。
那只有种可能性能够解释,那便是金陵高等研究院已经取得这项技术专利,甚至是已经完成后续研究!
也只有这种解释,才能够说得通他们为何能如此游刃有余地抛出这重量级篇论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