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舟忍不住赞叹道:“干得漂亮!吴教授,你立件大功啊!”
听到陆舟这句话,吴天群教授不好意思地笑笑。
“哪里事,如果不是您那两篇发表在《Nature》上论文给这条技术路线提供理论基础,还有金陵高等研究院SG-1常温超导材料,也不可能做出什碳基晶体管,更不可能攻下碳基芯片这道关口。”
“行,这里就咱们两个人,也别这商业互吹,”陆舟笑笑,随后换上认真表情,继续说道,“关于这些研究成果,麻烦你写两份报告,份不需要带上具体技术细节,简单谈谈成果就行。另份就得麻烦你多花点心思,除不用按照论文格式之外,基本上是按照论文模式走,把该写技术细节都写上去,注册专利时候会用到。”
听完陆舟嘱咐之后,吴教授认真点点头,说道。
样品已经诞生!
这意味着什?
这意味着吴天群教授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实现从碳基晶体管到碳基芯片飞跃性突破!
这意味着华国第五大半导体产业群第个战略目标,已经看见胜利曙光!
“……目前们仿照已经公开芯片设计方案,已经能够将芯片做到150nm制程,虽然距离成熟商用芯片还具有定差距,但它已经在运算速度、能耗以及发热上展现出远胜于传统硅基芯片优越性。”
“好,等会儿就去准备,您大概什时候需要?”
陆舟:“这个不急,个星期之内给就行,或者太忙话晚几天也可以,还是以你实验为主。”
吴教授笑着说道:“没关系,这个东西不耽误实验,保证个星期之内你肯定能看到。”
陆舟点点头:“那就拜托你,就不在这儿打扰你工作。”
芯片算是看过,
顿顿,吴天群教授压抑着声音中激动,继续说道。
“而且最关键是,这种芯片采用是和SG-1常温超导材料相仿‘化学沉积+蚀刻’制备方法,们在技术上将不再受到光刻技术精度限制。而且在理论上,这种方法还存在着很大改进空间!们目前正在想办法进步缩小芯片制程,并且提高每平方毫米晶体管数量。”
“只要们能够将每平方毫米晶体管数量做到3000万以上,将制程工艺提高到10nm以上,这种芯片就能够具备商业化可能!并且这种碳基芯片在本身物理性能上优越性,将是硅基芯片无论如何也比不!”
陆舟:“量产难度呢?”
吴天群教授:“生产难度不会比硅基芯片高!至于成本,虽然稍微贵点,但考虑到性价比问题,也是完全可以接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