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金陵?”
张建荣神色凝重地点点头。
“嗯。”
“这是条全新技术路线,和们直以来在尝试磁约束路线截然不同。”
听到这句话,实验室里研究员们,脸上纷纷露出诧异表情。
坐在旁边实验桌前,名带着眼镜研究员忍不住轻声感慨。
“难以置信……盘古堆动员几乎全国上百家核物理研究所以及相关施工单位,在技术路线明确前提下,也足足花费年时间才搞定那个盘古堆大项目,没想到这个直径不到两米多柱子,就把这个问题重新解决遍。”
“任何技术难点都难在从无到有上,”坐在旁边张桌子前,名发际线略高研究员随口说道,“聚变电池和真正意义上聚变堆还是有些不同,无论是在发电功率上还是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成本上。”
“无论如何,有这项技术,对咱们舰艇续航能力都将能带来飞跃性提升。”
“是啊。”
,被迅速送到船舶动力实验室里,交到专人手中。
和磁流体发电机组这种配套装置不同,这种涉及到可控聚变小型化技术最核心部分资料,只能通过这种最原始方法进行。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守秘密,且不留下痕迹。
窗外夜色已经深。
坐在僻静实验室里,鼻梁上架着副老花镜、头发花白张建荣院士丝不苟地盯着刚刚从打印机里滚出来资料,眉头时不时地皱起。
良久之后,他轻轻放下手中图纸。
截然不同技术
图纸目前全都在张建荣院士手上,除坐在这儿闲聊之外,实验室里研究员们也没有别事情可做。
根据往常惯例,等工作正式开始之后,张老先生才会根据课题情况给他们分配具体任务,每个人任务和接触到资料都是不同。而在此之前,图纸上东西对他们来说样是严格保密。
盯着图纸看很久,张建荣院士罕见地没有给出任何指示,而是在思忖片刻之后,忽然从椅子上站起来。
“明天去趟金陵。”
听到这句话,先前还在闲谈中那名研究员,意外地看老院士眼。
“这就是……那个聚变电池实验堆模型?”
“是。”站在老院士旁边,面无表情地男人点下头,“东西们已经送到,请在这里签下字吧。”
张建荣院士没说话,只是伸手拿起支钢笔,在那个男人递过来文件中负责人栏签下自己名字,然后将文件还给那个男人。
那个男人点下头,将文件收入怀中,然后刻也不做停留地转身向门外走去。
总参人走之后,实验室里气氛稍微轻松些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