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罗列着他在研究杨米尔斯方程、以及布莱恩教授论文时发现几个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在报告会中得到解答,自然是最好。如果不能话,他会在提问环节指出。
另边,来自普林斯顿彼得·戈达德和爱德华·威滕坐在起。
两人都是数学物理领域大牛,而且主要从事都是弦论方面研究。当听说这位牛津大学布莱恩教授宣称解决质量间隙问题之后,正好在CERN访问两人立刻拍即合,乘坐飞机来到英国这边。
听着台上布莱恩教授讲述,戈达德院长忽然有些惋惜地叹口气。
“如果陆教授在这里就好。”
这时候,位穿着黑色西服、领口打着领结侍者走过来。
心中动,布莱恩教授立刻看向那位侍者,开口问道。
“陆教授来吗?”
那接待微微愣下,随即摇头道:“没有。”
听说陆舟没来,布莱恩教授眼中失望更浓烈。
牛津大学报告厅。
台下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坐在席间学者或小声地交流着,或翻阅着手中论文以及报告会纪要……
那些纷乱嘈杂声音,仿佛支优美乐曲,听在布莱恩·卡罗教授耳中是如此悦耳。还有半个小时,他便会成为本世纪最伟大数学物理学家之,为杨米尔斯方程千禧难题大厦盖上最后块石砖,并分享百万美金……至少三分之部分。
对于做理论工作学者而言,这笔奖金已经相当不菲。
身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当初在陆
不过,也仅此而已。
虽然陆教授没有出现在这里是件遗憾事情,但来听这场报告会大牛也不算少。不管陆教授是否看好他研究,他报告会都会如既往地进行。
十五分钟过去,报告会正式开始。
走到台上,布莱恩在幕布上展示自己PPT,开始从论文摘要地部分,神采飞扬地阐述起自己研究质量间隙问题思路,以及在证明时用到些方法。
坐在台下,罗文轩深呼吸口气,将笔记本在膝盖上摊开。
当然,他解决这个问题动机也并非是什奖金,至少在他看来钱和荣誉都是附带品。
怎说呢?
用自己双手推动文明向前,本身便是件令人愉悦事情。
距离报告会还剩十五分钟,与会学者基本已经到场,还没有出现大概也不会来。站在报告厅门口保安打开隔离带,开始有选择地放些等候在报告厅外、没有拿到邀请函硕士、博士以及博后学者入场旁听。
站在会场旁边走廊上,穿着身黑色正装布莱恩教授看眼手表,接着向会场方向投去视线,眼中不由浮起丝失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