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既然是奖励任务,陆舟也就抱着放松心情态度来做。
还有张任务卡没翻。
不出意外,那任务卡翻出来多半又是个大项目。
到时候只怕还有他忙。
……
关于这块技术研发,陆舟批经费几乎是Ag/GF复合材料两倍,甚至于他自己都有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去。
另方面,关于残骸三号研究也还在继续,除对已经挖掘到宝藏进行消化之外,陆舟还指望着从这具残骸上挖掘到更多宝藏出来。
当然,虽然有这多事情要做,但陆舟也没忘记系统留给他任务。
说实话,这个奖励任务描述很暧昧。
论文要求学生在课题中具有定参与度,然而系统并没有给出如何界定这种参与度标准。
在众多材料当中,只有极少数材料具有所谓“颠覆性基因”,而石墨烯就是其中之。作为最上游材料,它几乎可以和任何材料做结合。
然而,理论上是如此。
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现代材料技术发展,并非是想不出好“idea”,而是找不到实现“idea”方法。
以目前技术手段来讲,想要做成这种粒径在1-5nm之间银纳米颗粒与石墨烯复合材料,几乎是不可能。
无论是实验室制备还是工业界已经发展成熟技术,陆舟和杨旭都暂时想不出什好办法,于是在经过番讨论之后,最终两人在研究上达成共识。
金大数院实验楼。
走廊尽头办公室。
四男两女,行六人站
如果能知道这个标准话,他也好对症下药。
而现在话,陆舟也只能根据常理作出大致推测,只是在项目组里端茶倒个水,打扫打扫器材,最后在论文上挂个五六作,大概是没法交差。
还有研究所里其他研究员。
虽然陆舟抽时间指点部分人课题,但系统并没有将他们身份判定为学生。
显然,系统并不打算给他钻空子机会,想完成任务还是得老老实实照着系统说来。
即,先将10000目银粉与单层石墨烯碎屑通过粉末冶金方式进行键合,如果成功则再进步减小颗粒尺寸,直到达到纳米级。
与此同时,对于将微小尺寸金属颗粒与石墨烯碎屑进行键合、并制成合金方法,金陵高等研究院也进行立项研究。
虽然暂时看不到这项技术应用前景,但陆舟还是拨款1.2亿RMB经费,在系列与Ag/GF复合材料相关项目上。
除此之外,还有碳基芯片相关研究。
不过这块不只是计算材料研究所在做,高等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以及金陵大学物院,都有参与到相关课题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