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两人显然不是很懂他。
不只是康尼,就连奇里克教授也笑着说道:“当然,这个工作理应有你来完成。”
盛情难却,陆舟不好意笑笑,认真思忖片刻之后,开口说道。
“既然这样话……那就叫SG—1吧。”
SG算是超导石墨烯(superconducting—graphene)缩写,虽然他也可以用制备方法或者化合物类型来命名,但从功能上进行命名还是更便于区
当然,除这些通俗易懂研究之外,还有很多更深奥理论工作在里面,也有很多即便是陆舟也没想好该如何解释问题。
比如在1.1°附近超晶格禁带宽度该如何解释,比如在该角度下形成莫特绝缘体具体该由什序参量来描述……
或许以后会有人来完成这些更深入理论工作,也或许他们合作伙伴会感兴趣完成这些后续工作。
总之,他们通过N掺杂方式改变材料载流子浓度,并且对修饰过二维材料重叠角度进行调整,最终在新角度上找到他们追寻“半填充”结构。
当温度达到101K时,这种新材料如他们想象中样,发生超导转变。
这个样品,能在年底之前做出阶段性成果们都得谢天谢地。”
相比起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和萨罗特实验室,他们所从事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上,即寻找那两个能带结构接近于零色散能带……
根据陆舟数学模型,这两个能带位置最终在实验中,被确定在石墨烯狄拉克点负掺杂和正掺杂上。
至于这有什用?
那用处可大着呢。
虽然101K同样谈不上有多高温,但相对而言,毫无疑问这是项惊人成果。
脸激动地看着陆舟,康尼继续说道:“教授,们该如何给新材料命名?”
陆舟表情有些微妙:“……你们确定让来命名?”
说实话,他取名字本事,直不怎样。
对于这点,他还是相当有自知之明。
找到那个零色散能带,就等于找到他们所要找莫特绝缘体。
当他们在这个二维结构材料上施加个小栅极电压,向这个莫特绝缘体添加定量电子时,单个电子便会与石墨烯中其他电子结合在起,允许他们通过他们之前不能流到地方。
在整个过程中,陆舟他们边降低材料温度,边继续测量材料电阻。很快他们便发现,当温度下降到101K开始,电阻下降速率达到个突兀峰值,而电阻数值也急剧向零逼近。
很明显,这便是他们要找东西。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理论与应用研究并不冲突,尤其是在材料学这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