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纪之初开始,ITER国际合作组织成立,确立各国科研机构针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框架,PPPL便与德国马普学会在仿星器研究上展开密切合作。
全球最大仿星器可控核聚变装置“螺旋石7—X”,便是由PPPL提供技术服务,与此同时PPPL也和世界几个主要可控核聚变研究单位都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不信,除可控核聚变基础之外,这里学者似乎已经不满足于氘、氚等离子体约束,甚至还
至于选择哪家期刊……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原则,身为普大教授陆舟,自然是发在普大校刊上啦。
说起来自从当上这里教授之后,他已经很有段时间没在《数学年刊》上投稿。
将论文贴到邮件中,陆舟便通过内部投稿渠道,将稿件发到《数学年刊》编辑部邮箱。
投稿事情搞定之后,他便关上笔记本电脑,前往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
魏文沉默会儿,勉强给出个答案。
“……那就数学吧。”
陆舟:“理由?”
魏文立刻说道:“计算篇幅比论述篇幅多。”
陆舟:“……”
脑放在桌上打开,陆舟看向坐在办公室侧魏文。
“魏文。”
“什事?”推推眼镜,正在刷着文献恶补偏微分方程知识魏文抬起头来,向陆舟投去询问视线。
陆舟招招手:“你来看看这篇论文。”
装着满肚子疑问,魏文停下手中笔,起身走到陆舟旁边,看向屏幕中论文。
理论上准备工作差不多已经完成,陆舟现在需要去搞定,便是实验上问题。
……
坐落在普林斯顿小镇角,这座草坪环绕现代简约风格建筑,比起旁边继承牛津遗风校园来说,显得其貌不扬。
不过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却没人能忽视它影响力。
如果说莱曼·斯皮策这是为人们提供个可以实现可控核聚变理论蓝图,那将这个理论蓝图变成工程图纸,便是这座实验室研究团队。
这理由还真是够直白。
不过……
好像有点道理?
就审稿难度而言,数学期刊相对于物理期刊来说。
陆舟想想,最终也觉得发在数学期刊上比较合适。
结果这看,便是好久都没反应。
魏文:“……”
见他半天没反应,陆舟催促道:“粗略看下就够,给个评价?”
“……”魏文张张嘴,沉重低下头,“看不懂。”
陆舟微微愣下,轻咳声:“没事,你就简单地给个意见,你觉得发数学期刊上比较合适,还是发在物理期刊上比较合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