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存在个致命问题。南京城破前,洪秀全已经去世,他儿子、十六岁洪天贵福登基,被称为“幼天王”。曾国荃在湘军攻破外城后即回营大睡,未进行严密布置,吉字营上上下下忙着抢劫各王府里金银财宝,为此而放松防守,让李秀成等人护送着幼天王冲出城墙。曾国荃没有掌握这个情况,他判断是天王府火势猛烈,幼天王等应该已经死于火中。因此他第时间贸然向曾国藩汇报说,幼天王“积薪宫殿,举火自焚”,曾国藩相信弟弟,向朝廷汇报说:
据城内各贼供称,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瘗于伪宫院内,立幼主洪福瑱重袭伪号。城破后,伪幼主积薪宫殿,举火自焚等语。应俟伪宫火熄,挖出洪秀全逆尸,查明自焚确据,续行具奏。(57)
也就是说,根据城内太平军俘虏供称,洪秀全已经在同治三年(1864)五月服毒而死(事实上并非服毒,曾国藩这样说,只是为凸显洪秀全是死于湘军攻城压力之下),埋在伪王宫之中,他儿子洪福瑱继位。城破之后,幼主已经在宫中举火自焚。等以后火熄,当挖出洪秀全尸体,查到洪福瑱自焚确切证据,再行上奏。
这样来说,南京城内十万太平军皆被消灭。南京役,圆满成功。
但是不久之后,李秀成就在城外被抓,供出幼天王已经远走。曾国藩得知真相后,如同兜头瓢凉水。自古用兵,讲究擒贼擒王斩草除根,幼天王逃走,则太平军残部犹心有所系,镇压太平天国自然不能算彻底成功,曾国荃血战两年得来“首功”由此也大打折扣。曾国藩只能盼布防湘军在南京城外迅速抓住幼天王。这样,他也可以从容向朝廷汇报,措辞中极力回旋,使他们兄弟不至于十分难堪。
让他想不到是,幼天王居然路逃过湘军在南京城外层层布防,千里奔逃到湖州,投奔当时太平军余部中堵王黄文金部。更让他想不到是,居然有湘军将领不先禀告他,直接将此消息报告朝廷。
此人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通过线人,得知幼天王踪迹。按常理,他应该及时把这个消息告诉曾国藩,让曾国藩决定如何处置整个事情。再退步,即使是由他来向朝廷汇报,他无论如何也应该先向曾氏兄弟通报下情况。这样于国家无损,而于私谊有益。事实上,在以前军务大端上,左宗棠直是这做,只有这次,在涉及曾氏兄弟根本利益大事上,左宗棠没有这样做。在获得幼天王下落后,他立刻于七月初六日直接奏报朝廷:
据金陵逃出难民供,伪幼主洪瑱福于六月二十日由东坝逃至广德,二十六日,堵逆黄文金迎其入湖州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