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给朋友信中他又说:“入世已深,居位过高,中宵默念,但觉世味日多,天机日浅,若不早谋引退,将来斗智竞力,日入俗吏功利之途而不自觉。”就是说,
为
做事,入世越来越深,地位越来越高,夜里睡不着自
反省,感觉身上世俗味道越来越重,天真越来越少。如果
。
除赵烈文这个说法以外,还有
些人给曾国荃做过辩解,他们
论点论据,也都比较有说服力。
比如曾国荃位朋友说:“国荃甲子(指同治三年)乞病归,倾所储,置田屋,实不过银三万而已。”(46)就是说曾国荃同治三年(1864)辞职回家后,他
所有家产,不过三万两白银。
们知道,在回家以前,他做
六年高级将领。湘军高级将领每年
合法收入是五千四百两,那
六年收入就三万二千四百两,而他这次回家所置家业也不过三万两银子左右。这和他
合法收入大体相仿。
所以曾国荃虽然放纵部下抢掠,但自己在天京之劫中收获并不是特别巨大。曾国荃和曾国藩相比,当然很贪财,但是他
贪婪程度并没有超过湘军将领
平均水平,毕竟他也算是
个读书人。然而关于曾九,bao富
传说却满天飞,并且如此有鼻子有眼。正如曾国藩所说,影响之来,无声无迹。很多时候,报应不是专因某事,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
结果。曾国荃长期以来不恤人言,多年积累
不佳名声,此时放大成“漫天箕口复纵横”(47)。
在此之前,曾国荃虽然名声不佳,但是朝廷毕竟需要这员猛将冲锋陷阵,有什不满只能忍着。现在,仗已经打完
,曾国荃积累
恶名终于遭到
报应,收获
那道声色俱厉
上谕。
3.自剪羽毛,让曾老九离职
曾国藩深知,慈禧那道声色俱厉上谕虽然是下达给曾国荃
,实际上也是为
敲打他。
对朝廷猜忌,曾国藩早就有心理准备。他熟读史书,更精通易理。《易传》中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当
个人
地位、权势、声望达到顶点
时候,也就是要走下坡路
时候。稍微处理不慎,会带来无法预计
危险。因此,越是辉煌
时候,越应该努力保持清醒
头脑,趋福避祸。
怎趋吉避凶呢?关键是处理好权和利两个字。
早在攻下南京前,曾国藩就在给曾国荃信中说:“然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48)同时兼有高位、大权和大名
人,自古以来,几个人下场是好
?翻读二十三史,可能只有郭子仪
个人结局不错。所以要想收场,就要把权和位这两个字推掉
些,减去几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