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偏激反感:“在想,说到底究竟谁有资格摆弄们记忆,雕刻们容颜?崇高或者戏谑,贴金或者打脸,乌托邦或者边缘人……鼓吹什,叫嚣什,你表达就代表种姿态!”
也有客观中肯:“谁表达观点都是种姿态,甚至没有观点也是姿态。每个人都指责对方姿态,那不如宽厚点,去看看他姿态背后是不是真诚。如果是,那还苛责什呢?”
更有消极颓废:“给口大烟,只想安安生生地坐在堆盗版碟上此残生。”
……
后窗论坛,很快又迎来第二波高潮,比之前更加生猛。
鲁先生讲过:“假如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有许多熟睡人们,不久都要闷死,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得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几个人,使这不幸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临终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希望。”
张献民远远够不上大嚷大叫那个人,但若说轻轻地哼唧几下,他还是有资格。
他江湖地位,超过成青松、郝健等人太多,属于独立电影圈大拿那种。何况他还以种舍生取义态度自报姓名,无论实力还是姿态,彻底碾压对手。
在他之前,有人没想到,有人想到但没敢说,有人敢说却又说不透彻。
张献民就像掐着烟头,随手撩点火星子,把众人心里那些挠心挠肺杂草野花,全都烧起来。
其实呢,无论支持者、反对者抑或旁观者,无论是在体制内教书张献民,还是靠着电影吃饭成青松,还是对电影事业充满美好幻想艺校生,以及仅仅是喜欢看电影上班族……
他们都是爱电影。
正因为爱,所以才觉得深沉、激荡、愤怒、不甘、无奈、自嘲……而如此种种,通过他们字里行间,无例外地都指向某个群体:电影局。
到这里,事态已快不可控制,西祠胡同决定插手平息。如果就此结束,那本次争论,顶多是场由民间意识主导,对中国电影
赞成者拍烂巴掌,嘲讽者称其为“电影师爷”,鄙视者费尽脑汁地构思檄文,以便反击。
这场争论瞬间提升逼格,从对《安阳婴儿》讨论,变成“电影与政治关系”。
电影是政治,那政治是什,政治就是立场。
换句话说,电影中应不应该有立场?
网友各持己见,有深入剖析:“电影就是意识形态,谁也不应该逃避,或者说谁也不应该捣糨糊,电影必须是有立场,这个很重要。当然,不是有立场就定是好电影,但是没有立场定不是什好东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