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高度形式化文体个优点,它可以提供明确
判卷标准。
因为内容好坏高低实际上很难有个客观
标准,如果在知识、见识等方面不是相差太大
话,那分高分低就和判卷者
个人喜好关系很密切
。八股文
情况也与之类似,就是高度形式化
外在文体特征可以提供客观
评判标准。
真要细究起来,其实策论也存在纸上谈兵情况,对选拔人才
用处未必能够起到立竿见影
改革作用。
要说最客观,那可能还是帖经,就是填空题。但是这种考试方式
缺点就是区分度太低,毕竟考试范围有限,大家都能背下来,在考试中拉不开差距,起不到选拔
目
。而八股文显然在形式、内容上都比帖经要有更高
区分度。
八股文比现在大顺推行策论,其实在公平性上反而是好
些。
苏松省科场舞弊案爆发,使得科考改革被又
次提上日程。
本来顺朝科举考试内容,和前朝相比已经有
很大
差别。主要是改八股为策论,削减
六经
内容,而增加
对史书内容
考核比重。
但是这也就导致判卷
时候,主考官
主观倾向对于举子们试卷最后
分数结果,影响较之八股文时代大得多。
八股文毕竟是种在行文逻辑上做出
明确要求
文体,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这是特别标准、特别规范、特别合理议论文叙述逻辑。
最近爆发苏松省科场舞弊案,就是举子和主考官相互勾结,利用策论考试标准化评判较难
制度缺陷,上下其手,使得水平较差
考生得以中举,甚至进
步参加到更高级
考试中,连朝廷选拔进士
考试都受到影响。
其恶劣影响何止于
省
范围,这才最终导致
还几名三品以上
朝廷大员人头落地,弄得东南数省均是人心惶惶。
所以现在顺朝科举考试内容,在这次科举舞弊案以后,就又回到
标准化
发展方向。
虽然考试主要项目还是策论,考试参考
主要教材还是诸子和二
作为种考试文体,八股文有它特有
优势,就是高度形式化。这个可以和唐宋科举中
诗赋做
下比较。
北宋前期,关于科举考试直有争议。其中争议
个焦点问题就是要不要用诗赋取士。
当时许多*员都认为诗赋这种考核类型
意义不大,朝廷用这种没用
东西来考试是选拔不出来人才
。所以后来熙宁科举改革
时候就罢诗赋
。
但现在来看,这种看法其实比较片面。诗赋虽然与实际政治没关系,但是却符合
标准化考试
个重要要求,就是有客观
评价标准。
同样是写诗,但是你诗如果出韵
,那你
分就低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