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样是英国,克伦威尔时期年财政收入不过
百五十万英镑,不管是用英镑是等于四两还是十二两
口径,这个收入相比大顺都不算多高。
可英国户口可比大顺少太多
。
何况只是三四十年后,1692年英国,财政收入就达到
四百万英镑之多。
短短三四十年,岁入直接翻三倍……
这效率就很恐怖。
潜力挖掘,其实已经比清代最善于“搞钱”乾隆更加成功。
只是比起正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前进英法等国,还有拥有意大利银行家、新大陆贵金属支撑
哈布斯堡王朝,存在
定差距。
乾隆时期,清朝财政收入四千多万两里头,地丁银就有两千多万两,大概占到60%左右。
满洲人为给*员发养廉银而向民间征收耗羡,也达三百万两。清廷按照规矩,每年还会向民间
富裕人家出卖
定
监生功名,这又能获得三百多万两。
盐是许多王朝大利,清代仍然实行
定
专卖。但是,和汉、唐、宋
盐税占
总财政
半相比,清代
盐税收入是适度
,只有五百余万两,仅仅占总收入
12%不到。
如果李来亨可以做到三十年岁入翻三倍,那大顺财政收入就能达到
亿二千万两白银之多,绝对可以应付任何情况。
不过要做到这点,李来亨首先要解决就是关税问题——这项关税指
就是传统上明朝
市舶司收入,即海外贸易
收入。
在国内设卡收商业税,不仅很容易影响到工商业发展——这点明朝历史上就有过先例,盲目加征商业税,结果造成百业凋零,税基大大缩小,税收反而下降
——而且征收效率也非常低。
对海外贸易征税
这点其实是和明朝相同
,放弃朝廷对于盐铁专卖
垄断权力,是明初朱元璋时就定下
基调。这
点虽然使得朝廷专卖收入大幅度下降,但对减轻
般百姓负担、促进手工业发展来讲是极好
。
更何况盐铁专卖,也只有在汉唐那样手工业发展尚不全面时代实行才有好处。到南宋以后,这种政策就几乎只有坏处,南宋后来搞到百姓纷纷从金国走私盐,弄到蛮夷之邦
生活反而比传说中资本主义萌芽
大宋市民生活更好,着实荒唐且丢人
。
除盐之外,另
个收入是关税。这里
关税不是对外关税,而是在国内
各个关卡收税,相当于
种间接商业税,这种税在清代有五百四十万两。
比崇祯时期多点,但实在多
有限。也可见所谓崇祯收不到商税,导致明朝灭亡,纯属推锅。
这种财政收入和财政结构,按照古典观念来看,是极够使用。要知道明初
时代,朱元璋还认为只要能够收到三千万石粮食,那
国用就算非常充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