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部分本由营田司管理营庄土地,也被授予耕种佃农——至于本来拥有这部分土地原地主,其田息收入则被李来亨直接换为虚无缥缈工坊股本。
其中不服士绅并非少数,只是在大顺军强大武力面前,他们根本不敢升起抵抗之心。毕竟孙可望远在四川,退守广东和福建郑家小朝廷也缺乏北伐力量,塞外清军则在经历甲申之役后,不仅残,bao面目完全被看穿,其本身力量也虚弱到根本不能牵制大顺军丝毫。
各部驻军强力弹压之下,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新设立以徐州为省会、由原豫东部、皖北部和江北部合并而来淮海省,均完成营庄佃农向自耕农转化进程。
士绅叛乱并非少数,但动摇大顺基层政权统治叛乱,连例都不存在。
甲申之役清军入寇,已经大大打击华北士绅力量,使得他们在清、顺之间,考虑良久以后,只能接受自己土地被佃农夺走,而自己仅获得些不值钱工坊股本现实。
对西明战争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划之中,各路驻军多数向湖北和广西两省集结,看来李来亨已经修改方针,改变过去以西北驻军为主力平蜀策略,转而选择自楚、桂进军间接路线。
新战争阴云正在悄悄骤集,但对于关内多数地区而言,安定太平时节已经降临。
大顺委派官吏和驻军,已经接管明朝绝大部分疆域。井然有序营庄改造也在推行之中,只不过鉴于乡官数量限制,对于新晋取得土地,李来亨已经放开清田驰禁步伐。
营庄之禁破坏,是从庄使开始。
光中二年起,朝中都营田司已经陆续破获不少庄使私吞土地案例。
毕竟这和剃发令之下,尊严被践踏、财产被全部夺走,连家族都被整个
虽然李来亨定制之初,就设置庄使、推官、捕盗使、村长等乡官牵制监督权力结构。可是随着营庄制在更广泛地区内扩大,庄使贪墨违禁便难以完全遏止。
即便大顺有严刑酷法来限制庄使,违禁过分通常还要处以死刑。但既然制度本身隐藏庄使侵吞土地特权,行政惩罚效果也就有限。
何况营庄制需要耗费巨大行政资源,过去仅在湖北、河南两地,大顺尚能支撑,现在下子扩充到十倍以上地域内,行政资源便根本不敷使用。
清田驰禁必然被提上日程,只是李来亨对于限制大地主兼并想法也始终未变。
“驰”营庄之禁同时,还要清查仗田——而清田过程中,大顺又以相当倾斜态度,默认明末乱世期间贫民佃农对于抛荒土地私自占有合法性,实际上也产生均田效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