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亨用意是很显然:重北轻南。
这是由于多尔衮虽然投降被俘,满洲人壮年人丁被消灭过半,可是在燕都代善、太原济尔哈朗、西安吴三桂和济南阿济格手中,估计还控制着超过十五万兵力,其中满洲、蒙古系八旗兵,估计也还有两三万人左右。
这样支强大军事力量,如果放任不管,任凭清军自行整合和恢复其实力。旦清军放弃现在过大盘子,退守到燕云地区,照样有可能形成北宋时契丹国势。
“多尔衮已经系首军前。”李来亨解下铠甲,先放松口气,继而又恢复紧张神情说,“但燕、晋、秦、鲁尚未平定,东虏还有十几万可用之兵分据黄河。军必须尽快恢复锐气,趁敌整合之前,快
,往来也不加禁止。如此政策之下,北方尚有为明死节之士,江南则绝无,人各保有其家室,顺军也不滥加杀戮,大军破竹,江淮之定,恐怕不过数日。
原来北方沦陷清军之手,加上多尔衮颁布剃发令缘故,前明搢绅士子*员,逃亡南京人便不计其数。其中精华之士,半数随马士英北伐,如今便尽数落入李来亨掌中。
在徐州官署大院之外,已有聪明降官叩首疾呼“大顺皇帝万万岁”声音传出。但这种人聪明程度毕竟有限,对大顺政权解更为有限,真正聪明人是已经打探出顺军主帅乃晋王李来亨人。
这些更聪明层人,则直呼:“大顺监国晋王万万岁!吾等生逢贞观圣主出世,特来军前恭候王驾!”
只不过李来亨麾下殿中军大批军马入城,战蹄之声如风如雨,即便这些明朝降官大喊大叫,也都被淹没在军马声中,李来亨是听不到半句。
不过明军、清军俘虏之中,各自有批等聪明人,从这句话中又为自己投降变节找到条相当出彩理由:
“天既生贞观圣主,岂不生魏征之臣?大丈夫名节既然不全,当立盖世功名如管仲、魏征可也。”
不少对大顺军内部政权组织情况有所解人,都特意将李来亨吹捧为唐太宗李世民般“贞观圣主”,如此顺便就能够以曾事隐太子李建成、后又臣事唐太宗魏征自居。
这些人位觊觎求用,但其实根本对大顺行政体制窍不通,对于平江南、伐燕都大略也没有丝毫见解。李来亨只将这群人声音当做放屁,吩咐宋企郊和谢徵严加筛选,多刷下去些没用文人书生。
李来亨主要精力还是用在清扫清军残余力量上面,徐州会战结束以后,他派遣郭君镇率领三万兵马北上收复失地,并且协助正在泰山线抗击阿济格南下顺军殿前军兵马,而对南明,则只派郝摇旗带领马队两千追击,收取江北之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