囔:“大早起来,就折腾……”
韩太太笑盈盈地从上房廊下走过来,伸手揪着儿子耳朵:“新鲜!不折腾你,折腾谁呀?瞧你这个德性!儿啊,从今儿起,你可就真成个男子汉!还不快点儿漱口、洗脸,把新衣裳换上!”韩太太嘴里毗儿着儿子,可每个字儿都是那甜!
“快点儿吧,”新月催着哥哥说,“待会儿负责好好儿地打扮打扮你!”
这时,韩子奇从上房里拿着叠“喜”字出来,新月看就迎上去:“爸爸,来贴!”
“好!让你姑妈打点儿糨子,咱把它贴到门上去!”韩子奇笑眯眯地对女儿说。
大红“喜”字贴上去,上房,东、西厢房,垂华门,倒座南房、厨房,所有门上都贴上,韩子奇要进门见喜,出门见喜,抬头见喜,让“博雅”宅满院是喜。最后到大门外,韩子奇不去覆盖“玉魔”老人遗墨,在大门两旁门脸儿贴上对斗大“喜”字,又踩着凳子,在门媚上贴上大排“喜”字,连成串。古往今来,没有这样贴法儿,是韩子奇贴糊涂吗?不是,他就是希望喜上加喜,喜气盈门;心中悲太多,愿从今以后,都换成喜!
阿訇请来,是韩家“门头师傅”——婚丧嫁娶时节固定前来阿訇。
喜棚下,阿訇以抑扬顿挫优美音韵,高诵“平安经”,这是婚礼第项仪式:为梁家提念亡人,祈求阖府平安,穆斯林永远不忘祖先。
韩太太虔诚地跪在喜棚下,心中悲喜交集。她想起先父梁亦清,辈子清苦,为玉而生,为玉而死;想起先母白氏,心地善良而又懦弱无能,在贫病中早早地结束生命。他们在世时候,没有享过天荣华富贵,没有料到奇珍斋会有日后复兴和鼎盛。如今,奇珍斋虽然不在,但是“玉器梁”后代还在,父母生前见都没见过满室藏玉还在,藏在这座父母没有住过“博雅”宅里。现在,“玉器梁”子孙又长起来,天星要成家立业,子子孙孙将在这里代代地传下去,这是大喜啊,她要向父母、向祖辈亡人报喜!她想起三十六年前自己婚礼,那是灾难中婚礼,贫如洗婚礼,没有嫁妆、没有宴席、没有宾客婚礼,那时她什都没有,梁家女儿,两手空空地嫁给韩子奇,韩子奇两手空空地做梁家上门儿女婿!这些往事,韩太太从不向任何人提起,包括天星、新月和他们姑妈,都不让他们知道,但她自己却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她伤痛,她耻辱,她遗憾。正因为如此,几十年来她从不去参加任何人家男婚女嫁喜事儿,“随份子”,随就随吧;送礼,送就送吧,她打发别人去,自己不去,她不愿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