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琅宁,北人。皇统二年生。父骆怀江,元祐十年枢
时。待会麻烦你打在电脑上发出去。”
陶清风就重新取出个空白本子,摊开厚笔记本,开始书写。他写硬笔书法并不像毛笔那样熟练,但还是写得工整,而且有文字间架结构功底,也非常漂亮。不过陶清风写是繁体字,而且是从右向左,竖排书写顺序。
陶清风写完后交给苏寻,苏寻已经见过陶清风写小论文时竖排繁体字奇异习惯,边用小笔电录入,边问陶清风他不认识繁体字,暗地腹诽:肯定是小陶哥跟严教授学。历史学教授真是老学究。苏寻边录入他边读内容,不由得汗颜道:“小陶哥……你写这个……是不是太深点。有些都读不懂。”
陶清风道:“是吗?以为已经简化通俗很多,再改得口语化些吧。”
陶清风又修改遍表达,苏寻勉强能读下来。他编辑配合适图片,加好标题用陶清风号发出去。
看到那条题为《乾侠与东君——最近与最远手足》标题长微博。有发博提醒陶瓷粉丝们,瞬间就占据热评。她们现在已经不会再急忙嚎哭“看不懂”,而是纷纷转发时说“抢先马住学习教材”“阅读理解来,学习使幸福”“今天陶哥哥依然英俊得像班主任”“不会写文章导演不是好演员”等等啼笑皆非逗比言辞。抢住热评小妹妹们,真句句边查阅,边在回复里疯狂打call。
以常人眼光来看,陶清风这篇混合着对原作理解,和为剧本新大纲背书“散记”内容还是蛮丰富,提到很多原作有意思细节:
“……原著中骆琅宁嗜茶,直想在山坡上开几亩茶园,他对茶也有很深鉴赏,写过《妙茶集》这种小册子。而原著虞山海经过太湖时候,曾感慨过那边茶园风光是‘玉镜琼田三万顷,着扁舟片※’。剧版大纲中,这两人改编成兄弟,是能在原著中找到支撑细节。”
“……再从‘酒’渊源说起:原作中出现过酒星、酒旗、酒樽、酒垆、酒泉等意向。虞山海前期去个江湖朋友家,尝酿“纯粮酒”,被招待得很好。但是故事后期恰恰是这个朋友,写信诱骗虞山海去自投罗网。原作里写,骆琅宁不喜欢喝北国辛辣‘金刀魂’,却在雨天买小壶南国小贩走私过来‘春笋酒’。改编剧情细节是不能透露,但可以保证并没有脱离原著。两人都曾经把‘酒’当作避风港,也是个共通点。”
“……兄弟是什呢?兄弟肇自血缘,和人性息息相关。相信看剧中改编,大家自有体会。曾为骆琅宁作笺取材于原作和新编大纲小传,不涉具体情节,与诸君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