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还是吕颐浩总结说明漂亮——当今局面,河东这里既然实际上夺取河中,那金国三太子身亡带来利好便也就此打住,往下便是硬仗与苦战。
这个时候,双方如同倾国角力,无外乎进你退而已。
当此之时,正该全力施为,后方是‘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前方当然也只是仿昭烈进汉中,‘发兵何疑’?
这番分析有理有据,原本也只是犹豫赵玖当即被吕颐浩说服,便即刻召集文武,公开下达渡河旨意。
这才有和尚们被佛祖降下机缘那幕。
赵官家开始是不愿意这早渡河,实际上从抵达洛阳在北邙山建立大营后他表现就有些奇怪,基本上维持种以往难得见保守姿态。
没有人知道具体是为什?
但理由总是不缺,比如担心身后动员引发混乱,再比如忧虑陕州河道形成洛阳-河东后勤输送栓塞,也有可能纯粹是这位官家过于信任几位主帅道德品质与能力,还有自己御营大军战斗力缘故。
不过,在韩世忠三次发威,实际上夺取河中盆地(运城盆地)后,吕颐浩吕相公与王彦王总统这随驾两个最高阶文武臣属,同时表达对河东战场忧虑,然后同时建议赵官家亲自渡河,整顿局面,约束诸将。
按照吕颐浩说法,眼下这个情势,虽然实际上夺取河中盆地,但大而化之来讲,无外乎就是趁着金国前线总帅三太子讹里朵忽然去世,趁势突袭夺来。
不过,虽说已经决定渡河,但赵玖却不可能将热气球挂起来,看着河对岸安全无误,就直接叶扁舟渡河……因为他本人身为赵宋官家、当今天子,旦北渡,其政治意义与军事意义都强大到无以复加。
这跟之前多少万部队都已经过河去,是互不耽搁。
所以,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而且要趁势将政治宣传做足。
对此,无论如何,都得先凑篇北伐檄文出来。
之所以说凑,
以有备击无备,本该有这种级别战果,并不值得骄傲。
可在这个过程中,帅臣之间为各自私心,或是争功冒进,或是以势压人,或是敷衍畏缩,而统制层将官那里,更是冒出郭震这样不杀不足以谢天下之辈……可见,三十万御营将士,固然因为朝廷恩养渐渐有战斗力,跟金军对撞中也显示出北伐底气,但上上下下依然脱不开那些旧日做派。
而这就需要赵官家临阵向前,恩威并重。
赵官家本人旦渡河,不敢说能迅速怎样,但按照这位官家平素对各位帅臣拿捏,以及对统制层军官掌握,最起码对各路御营高层军官这里,还是会相当有震慑力。
除此之外,便是从大局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