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两千三四百里,半要在山区密集河东行动。
第二种可能途径,乃是大名府那里在上奏燕京同时,走真定府或者隆德府直接将三太子死讯送到太原,然后由太原再下达给河中府。
这做,能直接省掉千里左右路程,节省三分之强时间。
如果是这样,太原或者隆德府那里此时应该已经知道消息,但河中府未必。
还有第三种传递途径,就是最直接简单,高景山上奏燕京同时,直接传讯隆德府,隆德府面传讯太原,面传讯河中府。
应对。
而且,随着屏退令解除后,更多人围拢起来后,复又进步延展到势必会对战局产生真正决定性影响东蒙古是否参战、高丽是否会参战,二者参战到底会站到哪方?
以及太原府首府阳曲城、大名府首府元城会花多久拿下云云。
这些都是很严肃却又很有趣话题。
譬如说,虽然眼下北伐已经正式开始,但实际上连个檄文都没有……张枢相虽然据说做个,但那档子风波出来后,到底是没敢发出来……所以宋军更像是突袭。
三种可能性,哪种可能都存在,但很多人都认为是第种,因为高景山是东路军,太原完颜拔离速是西路军,三太子这种总揽前线大王猝死消息,他没理由私下传递给不同体系拔离速,而是应该只速速禀报给燕京才对。
对此,赵玖虽然心里很渴望也大约认为是第种,但依然和吕相公、王总统样都没有发表意见,不是说过不几天前线就会给反馈,而是说他身为官家要维持这种镇定自若,好像什都能料到姿态。
同样道理,东蒙古与高丽那里,赵玖也有猜度,但同样没有插嘴。
东蒙古那里,大概是因为对孛儿只斤这个姓氏警惕,哪怕是合不勒几个兄弟、儿子
尤其是宋军尧山战后在黄河沿线设立密集兵站,以确保信息传递能做到这个时代最优流畅,也尽量保证部队调度机动性,这明显会给宋军进步先手优势。
实际上,很多随行近臣、班直军官,都认为,女真人在河东方面主体力量很可能直到现在都没有察觉到宋军全面北伐。
原因很简单,三太子死在大名府北面清河,而从大名府将讯息传递到河中府这边有三种可能途径:
第种途径,先走九百里到燕京,然后燕京发信息转给五百里外真定府,真定府同时发文给隆德府与太原府,等到太原府或者隆德府,才会将讯息再通过轵关陉或者汾水通道传递给河中府。
这后面两条路距离大同小异,走太原是先三百五十里山间通道,然后七百里开阔通道,走隆德府是六百里大路,然后又是三百里太行通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