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幸亏那厮连内部关系都处置不好,搞得吴氏兄弟都要反他,不然,真就是顺水推舟藩镇。
赏赐定下,周围士卒欢呼声渐渐平息,吴玠复又看向姚定,然后时感慨:“陕西老话,杨姚种折,算是二刘(刘法、刘延庆)起家前老辈将门……其中,杨氏早在老年间便离关西,不过后来杨老总管认宗,他孙子杨沂中如今又是官家身前红人,倒算是又续上;最显赫种氏不必多说,靖康中,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并殉国,倒也算是轰轰烈烈;至于折氏,整族都降,只有个折彦质在巴蜀,只是文官身份,也基本上算是绝……而你们陕西姚家……”
言至此处,言语开始变得断断续续吴玠连连摇头。
那姚定也颇显尴尬……靖康中,姚氏其实并未绝,姚
,绢帛就在城内,你们信得过吧?”
此言出,众将不由失笑,而周围听到这番言语士卒干脆轰然,且轰然之声随着士卒口口相传,也是越来越大。
没说,吴玠在军中还是很有信誉。
实际上,非止是吴玠,便是之前曲端,还有吴玠弟弟吴璘平素说话,也基本上能够得到这些军士信任……只能说,这支以泾原路为主兵马之前之所以能够在娄室扫荡关西后出来主持局面,并在延安大败后度吞并其余两路兵马,隐隐称雄关西,是有他确切缘由。
之前数年,关西艰难至极,而这泾原路这支兵马,首先是军纪严明,其次是内部赏罚分明,这就导致这支军队几个主将能兼得军心、民心。
譬如说,第次娄室关西大扫荡之后,曲端在泾原路招募败兵、流民,号称人心大定、路不拾遗;而在另个时空里,吴氏兄弟守卫大散关,蜀中粮草供给不上,居然是沦陷区关西百姓持续给大散关供给粮草,这些都几乎可以称之为铁证。
不过,之所以如此,倒不是说曲大、吴大、吴二这些陕西、陕北军官思想觉悟如何如何高,关键其实还是在于‘子弟兵’三个字。
西军这个体系里,军中上下,谁家住何处,谁穷谁富,谁能文谁能武,谁智谁勇,谁父为谁兄死,谁家又为谁氏亡,大家心里清二楚。以前朝廷有供给,国家安泰,西军数量也多,那当官自然能吃个空饷,耍点手段,但如今国破家亡,关西人口凋零,西军数量更是锐减,就那点东西和人,却不免自然而然严整许多。
当然,这也不全是什好事,最起码这种军队加地方密致关系,很容易助长部分军事主官权威,继而形成地方半独立势力。
便是曲端,虽说无反心,可之前跋扈如斯,不也是觉得自己得关西父老人心,觉得自己军队只听自己言语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