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尚早。”刘宽轻松答道。“这种大兵事,需要堆积粮草、磨砺新征召士兵,还要提前安抚乌桓和匈奴人,让他们到时候舍得下力气,为师估摸着……最起码要两年才能成行,甚至于两三年。”
听到这里,公孙珣愈发对此战信心倍增起来。当然,也仅仅就是有信心罢,他本人还是要尊重自家老娘意思,留在洛阳当郎官与新郎官。
“至于你去处,此战无论怎打,想来都是要走云中、雁门、代郡条线,所以有意表你为佐军司马,去雁门辅佐使鲜卑中郎将臧旻……”
公孙珣瞬间面色不定起来:“老师,既然是司马,不论是佐军还别部,可都是千石朝廷命官!”
“毕竟是边郡苦差,又不是
公孙珣闻言心中微微动:“老师意思,朝廷终于还是决定要对鲜卑主动出击?”
“没错。”刘宽先是微微颔首却又转而微微摇头。“其实对此并不以为然,但宦官们为哄陛下开心,直都在鼓吹鲜卑不堪击,这次辽西大胜,陛下更是信心倍增。你须晓得,自二次党锢以来,这朝廷终究是宦官居于上风……”
公孙珣微微蹙眉,既没有反驳也没有附和。
其实,作为个经常要跟鲜卑人打交道辽西人,他曾经和自家老娘正儿八经讨论过鲜卑问题……但得出结论是,在战术上要重视鲜卑人,毕竟人家箭射来你是有可能真当场死翘翘。然而,从大战略上来看却未必需要太重视!
因为按照公孙大娘所讲,鲜卑人积攒起力量扰乱中原时候,虽然记不清具体时间,但无论如何都已经是二百年后事情。换言之,最起码这百多年间,鲜卑人本身是不足以如何如何。
既然如此,这仗是不是意味着会有个好结果呢?而且再说,自己那族兄公孙瓒不也跑到上谷,然后试图参与进此战吗?他可是个有大气运男人,这是不是从侧面再次说明些问题呢?
这仗,说不定是有战功可捞!
当然,既然是想到自家老娘,公孙珣却又不禁强行按住自己功利心,毕竟来时他老娘可是千叮嘱万嘱咐让他不要冒险。
“当然。”刘宽也继续说道。“既然朝廷意思,也无话可说。而且再说,本朝多有兵事,素来兵精将广,又有匈奴、乌桓等胡骑助阵,再怎样想也总能全师而归吧?而你公孙氏本就是边郡世家,文琪你更是早早显出名将之风,既如此,就想,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不如就让你去彼处锻炼下,于兵事而言颇有裨益,于你己身而言将来前途也会宽广些。”
公孙珣继续蹙眉道:“那朝廷具体何日出兵呢,老师到底又是如何安排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