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这个环节,就会有五分之二考生被黜落,但真正困难在后面——诗赋论和策论,都是主观题,考官必须遍遍通读,才能评判优劣。怕考官敷衍,要求他们给考生文章句读。只有加上标点,才能证明你已经读,而且每份都要标点。
精读还不够,还要写评语。不管是录取,还是不
,才打开贡院门,放考生离场。
陈恪背着考箱、提着铺盖卷,在院中与宋端平和五郎汇合出贡院。而他们考卷,则被送到收卷所。收卷所中,有收卷官先检查每份试卷,是否有不规矩地方,主要是看,是否把字写在格子外面,再看有没有在里面做记号。如果有,这张试卷就会被挑出来,彻底没戏。
合格试卷会被盖上考号交给封印所。封印所职责是糊名,即是将考生个人信息封起来,盖上章,即是考官也不能撕开。
在此之后交给誊录所,誊录所有书吏百人,用红笔誊录考卷,每份必须原原本本抄,笔划不能有误……包括错别字。在誊写完卷子上,要注明誊抄人姓名。
为保证誊抄准确无误,考卷还要被转到对读所。对读所中两个人组,你读对开始阅错,确认无误后,也要注明对读人。份誊抄试卷,共有三人签名,将来出现问题,这三人都要被追究责任。
考卷完成防舞弊处理,这才送到内帘官处……处理试卷和阅卷院子之间,只隔道帘子。但这道帘子是不可逾越,只能隔着帘子说话,外面人不能进去,内里人不能出来,这是绝对不能违反,以防内帘和外帘人勾结。
内掌收将外帘送来朱卷,送给主考官谢景初,但谢学士不阅卷,而是将试卷分发给诸科同考官。虽然国朝科举,同开十余科,进士只是其中科,然而时至今日,朝廷独贵进士,因而考进士科,要比明经、明法等诸科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因此判进士科卷同考官也最多,足足有二十八位之多……好在大宋朝最不缺,就是*员。为避嫌,捆捆试卷被编号,由同考官摇签,摇到哪捆就阅哪捆。
每个同考官大约阅二百分份,先阅贴经、再阅墨义,这都是有标准答案,阅起来最简单。同考官遵循同个标准,考生贴经十题最多错道,墨义十题最多错两道,墨义和贴经加起来,共不能错两道……只有这样卷子,才有被继续阅下去资格。
不符合,便直接被黜落,管你后面写得繁花似锦,考官连看都不看。有人认为这样不公平,但确实可以大大减轻考官工作量,而且也有道理……贴经、墨义只看基本功,要是连基本功都不扎实,可见学习态度如何。这样考生,怎能被发解礼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