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年间名臣风度如此,确实是后世难及。
※※※
这次出川不比上次,可能很久都不会回来,自然要把家事处理好。
这次陈
合法参加‘别头试’。宋端平本来是没那个能耐,但他在昆仑关立功,封个从八品承奉郎……虽然是散官虚职,根本就没地方上班,却不仅有俸禄拿,还有资格参加‘别头试’。
只是虽然可以在京城考试,却仍须本乡命官委保,判监引验,还得取得五名同参加科举者互保文书,才可以在京城报名。所以他们才不得不回川这趟。
到年底,该办手续都办完,宋端平便和陈恪商量着,什时候好出发。这时,便听苏洵道:“别急,等们起!”
两人登时就震惊,心说你们家也有北京户口?这隐藏也太深吧?苏老泉心里不屑道:‘你以为白跑京城这多趟?’说起来,前后苏洵落第四五次,虽然自身无所获,却早把科举所有门道给摸透。
大中祥符七年,朝廷颁布旨意:‘对于卓然不群、惊才绝艳者,许召有出身京朝官充保,所保不过三人。’即是说,某些够资格*员,可以保送三人入京考试,这也是合法。
苏洵结好雷知州,就有请他保送想法,但后来被陈恪搅黄。不过不要紧,苏洵已经凭着几篇巨论,在蜀中声名鹊起,早搭上更高枝儿……益州知州兼两川安抚使张方平,如果得到他推荐,两个儿子就不是去京城考试问题,更会名声大噪,只脚踏进京城士林。
秋天时候,三苏去成都,见到张方平,面呈父子三人作品,张方平看过之后,据说顿时对这爷仨惊为天人,认为他们必当名震天下,不仅把父子三人准备礼物退回,还给他们封两百两银子,作为出川应试路费……
更重要是,他写信给韩琦、欧阳修和梅尧臣,郑重推荐蜀中‘王佐之才’……前位韩相公,又回到京城,任枢密副使,而后两位是掌管大宋文教高官。
当时苏洵还担心,他听说张方平与韩琦、欧阳修等人有矛盾,也不知会不会碰鼻子灰。
张方平是大宋朝最顶尖大臣,其经历便是本书,自然明白苏洵顾虑,便微笑道:“这几封信你可直接到他们府上投交,他们定会对你以礼相待。而看到你们文章后,他们也定会相信说话。”顿下,他又道:“庆历年间他们搞新政,目是使民富国强,是赞同,只是不同意他们些做法,对于他们人品,还是佩服,他们个个都是好人,当然,也是好人。”他说着便笑起来,最后正色道:“举荐你们,是向朝廷荐才,不存在私人感情。他们也必然如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