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也不想这累啊。”小妹好看撇撇嘴道:“可谁让三哥总也写不出好诗呢?”
“小妹,其实……”陈恪沉吟下,决定向她交个底道:“你以后不用再担心这个,其实是有干货。”
“干货,什干货?”
“就是那些,能亮瞎人们狗眼诗句。”陈恪大言不惭道。“是深藏不露,你知道?”
“那为何从没听哥哥吟出过佳句?”小妹不信,掩口笑道:“倒是歪诗听不少。”
度打击之下,苏老泉未免心灰意冷,不想再进科场。在外游历番后,他回到青神县,把全部热情,都投入到培养两个儿子成才上。
于学业,二苏已是青胜于蓝,不需要他操心。苏洵精力,都用在为他们科举铺路上,他采取办法,就是拜谒高官名人。
所谓拜谒,乃是士人积极拜见名公钜卿,向他们展示自己才华。旦获得大人物推荐信,介寒生便可立即扬名立万,甚至还没举行科举,便已确定被录取。
虽然从庆历元年起,各级科举考试,全都采取‘糊名誊录’制,大大遏制拜谒行卷之风。但向名公钜卿投贽拜谒,仍是下层士人跻身士林重要途径。否则,即使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也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难得时人知晓、认可,苏老泉本身就是最好例子。
另方面,那些高官巨贵也往往兼有‘文宗儒师’身份,身边又云集众多‘门人贤士大夫’,能够与他们常相游从,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是士子学业精进捷径。
“那个……”陈恪不好意思挠挠头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怕以后没得用。”这是大实话啊。
苏洵坚信以儿子们真才实学,只要拜谒成功,定能获得名公钜卿赏识,继而誉满天下,学业也会更进步。所以这二年,他直在四处拜谒,果然有所收获……据他本人说,已经与相邻雅州太守雷简夫结为好友,对方答应,到合适时候,会代为引荐更高层*员。
陈恪知道,苏洵肯定不会撇下自己,所以也在做着精心准备……只是万万没想到,还有个女孩儿,在默默替自己着急,竭力为自己谋划。
“小妹,真不知该怎感谢你……”陈恪是个心肠很硬人,但此刻,他却得强忍着掉泪冲动。
“不用谢哦。”虽然他此刻口拙,但小妹能看出,陈恪被感动坏,便觉得切都值。她双手背在身后,如释重负道:“比起救命之恩来,这算不什。”
“小妹……”陈恪深吸口气,正色道:“以后千万别干这种傻事儿,万要是累病,不得让内疚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