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并非定期举行科举考试,而是根据朝廷对*员需要,有时候每年都有,有时候停数年。当今官家继位以来,天下*员人满为患,故而最近几次科举,都是间隔四年。
所以四年之后,已经二十九岁陈希亮,又次取解赴京,谁知从那届开始,考官不再重经史策论,而以‘属对声律’为要,结果不善此道陈希亮,落榜。
在回蜀路上,他遇到同样不善此道而落榜苏洵,两个沉默寡言人,恰巧住在个舱里,能整天整天不说句话。但当他们下船前,却成相交莫逆好友。之后几年里,时常书信往来,起钻研这……‘属对声律’之道。
所以苏洵叮嘱女儿,在带着两个弟弟玩时候,也要加上对仗格律方面联系,可谓痛定思痛。
※※※
样子,惹得那小妹吃吃直笑。
大姐瞪她眼,让两个弟弟引客人去客堂就坐,自己则领着妹妹往书房去请‘陈世伯’。
后院书房中,中堂挂着张八仙张果老画像,书架上,书桌上,都堆满书,两个年龄都是三十多岁男子,各占据书桌头,都在奋笔疾书。
那个稍长些,就是此间主人,苏洵苏老泉,年轻时乃个聪敏强记却个性强烈,不服管教之辈,他痛恨这个时代应试教育,喜好四处旅游。
但后来,大约得长子之后,看到自己哥哥,自己内兄,还有两个姐丈,都已经科考成功,行将为官做吏,自己却碌碌无为,依然要靠家里养活……此等情事,即便平庸之才,都会受到刺激,对个天赋智力超人之辈,自然更是难以忍受。
苦读三年之后,陈希亮三十二岁,苏老泉三十七岁,都到输不起年纪。所以开春,苏老泉就强拉硬拽着陈希亮,到各地去参加文会诗会,在切磋中提高诗词水平。
陈希亮本来不放心三个孩儿,但想到旦取解
他追悔韶光虚掷,痛自鞭策,开始发奋苦读。谢其素所往来之无赖儿,而从士君子学,闭户读书为文辞,已有八载矣。
但付出不定就有收获。八年里,苏老泉已经落榜两次。这让他变得愈发沉默寡言、性格古怪,加之他思想独立,常有惊人之语,自然与那些讲究中庸书生合不来。
坐在他对面,是他为数不多几个好友之,姓陈名希亮自公弼,青神县人,身材清瘦,面目颜冷,两眼澄澈如水,看就是个正直坚定之人。
陈希亮不像苏洵样年少荒嬉,他是个严以律己之人,自幼刻苦用功,但命运作弄,科举之路十分不顺遂。
他苦读到二十四岁年纪,觉着已经有把握才去应试,果然顺利取解赴京,谁知转年春闱前夕,封父丧讣告就把他叫回来,只能等下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