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路,殷承玉靠暗探与薛恕保持联系,商议合围之策。
北征大军在南,瓦剌在鞑靼西北部。南北若成合围之势,鞑靼无处可逃。
命人将最后封信件送出去后,北征
不论从哪方面看,此时北征都是利大于弊。
在北征事上,殷承玉表现出前所未有强硬态度。
他力排众议,下诏开始调兵备粮。
从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军卫当中分选部分兵员充入北征军,负责随军运粮。又从山东、山西、南直隶等地征调八万百姓,向宣府运送物资。[1]
又召贺山与应红雪入宫,封贺山为破虏大将军,应红雪为随军军师,率领大营。另选四位都督为辅佐。大营之下还有五军,后军左都督虞景率领中军,余下数名左右都督分别率领左、右哨,左、右掖,以及前锋。
摸他侧脸,道:“在漠北等着朕。”
“嗯。”薛恕沉声应声,手指沾着化开胭脂重重抹在那两瓣饱满唇上。染胭脂唇愈发红润,他俯首重重咬下,将新染胭脂吃干净,才起身道:“臣在漠北恭候陛下。”
*
七月十五日清晨,天将明时分,薛恕领百缇骑赶赴宣府。之后由宣府出关,秘密赶往瓦剌交涉。
七月二十六,东厂番子传回密信,信上说已经探明鞑靼却有攻打瓦剌之意。木铎刚继承王位,尚未收服瓦剌各部落,瓦剌内部人心不齐,木铎只能求助大燕。但信末薛恕又说,他与乌珠以及木铎几番谈判,发觉瓦剌臣服之心不实,且木铎早已知乌珠真实身份。合作攻打鞑靼之计可行,但要提防瓦剌趁虚而入。
各地调拨军士与粮草辎重都在大同、宣府集结。
待切准备妥当之时,已经过去个半月。
九月十三,殷承玉放权内阁,命司礼监掌印郑多宝代行批红之权。由司礼监与内阁互相掣肘,共理朝事。
于德胜门誓师后,率军亲征鞑靼。
北征大军取道居庸关、怀来、至宣府汇合后,再继续挥师北上。
殷承玉看过密信之后,先召内阁大学士入宫商议,之后又数度召开大朝会,议北征事。
不论几位内阁大学士还是朝中文武,皆不赞成北征。
朝臣顾虑无错,但他们看得只是眼前。鞑靼养精蓄锐已久,若是大燕置之不理,待鞑靼吞下瓦剌,实力进步壮大,很快便会南下扰燕、
此时北征虽有风险,但旦成功,北方恶邻去其,至少可保大燕边境五年安稳。
而且眼下已是夏末,调兵筹粮饷再发兵,真正开战时已是初冬。冬日少有战事,正可以出其不意打鞑靼个措手不及。即便之后不成,入冬后城墙以冰水浇筑易守难攻。也可以及时撤兵回关守城,修养备战等来年春日再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