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千真万确。”曾布在后面为王安石作证,“当时臣等亦在旁听闻。韩冈确是
心放在河湟之上,极力推辞前去横山。”
章惇冷淡地瞥曾布
眼,立刻接口道:“不过韩冈并没有因私心坏国事,若非有他出力,罗兀、咸阳,皆要多生枝节。”
赵顼闻言,沉吟下,慢慢点头。章惇说得没错,换做是别人,不私下里捣乱就已经是阿弥陀佛
,有几人能
韩冈拒绝接受封赏消息,传到京中之后,当即引起
番风波。他是跟赵颢争风吃醋过
名人,在京城和朝堂上
名气比他
官职要大得多。
听到他推辞
丰厚
封赏,旧党说他知廉耻,不敢无功受禄,而新党则说他是为人重义,不愿独自受赏。可隐隐
,也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
赵顼也纳闷,拿着李宪回书,问着王安石:“王卿,韩冈这是在为人打抱不平吗?”
当日与韩冈对话王安石还记得,但他也没想到,韩冈竟然能言出必行。
凡事皆是有所得必有所失。横山役,消耗
关中多年
积蓄,虽然斩首超过此前十年
总和,但还是没有达到最初
目
。功败垂成,光是把罪名推到
个叛臣
身上,就此轻轻揭过,实在说不过去。而且在功败垂成之后,宣抚司上下
人都未被治罪,说起来已经是足够宽大,再大加封赏,那究竟谁要为此事负责?
如此责难,王安石都辩不过文彦博。保住领军众将,让韩绛事先洗脱罪责,已经做得太多
。他也得为日后考虑。留下
个坏
先例,就会给后人留下钻空子
机会,任何
项制度都是这样
点
滴地败坏
。
个看起来说得过去
借口,就能让所有人脱罪,还要送上封赏,怎
想都会遗留后患。王安石当时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稍作退让。
不过轮到韩冈身上,情况就不样
。他
功劳,文彦博都不能睁着眼说没有,跟游师雄
样,都是例外中
例外。而韩冈躬身践行,更是少有
事。王安石在听到长安
回信
时候,也吓
跳。
“韩冈早前入京时,曾与臣言及罗兀难守,不愿去韩绛幕中。又曾道如果定要他去陕西宣抚司,败且不论,即便是胜,封赏
诏书中也不要写上他
名字。臣当时自以为是,仍是强要他去
延州。后闻韩冈至韩绛帐下,在罗兀城中多有谋划。更是以为他已改弦更张,没想到还是如此强项。”
“竟有此事?”赵顼心头震,很难得地大吃
惊。
想不到韩冈事前也这不看好横山之事,甚至还说出
这样强硬
话。而王安石在韩冈说
这些话时,还逼着他去,更是硬到
极点。换做是他赵顼,肯定就此放过
。
“真不愧是拗相公。”赵顼想着,“外号当真不会起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