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幕府聚集着众多全国时俊杰,使向爱才惜才曾国藩颇为以此自豪。他素来重视对子弟教育。长子纪泽今年二十四岁。前次乡试未中,作父亲不以为然,儿子情绪却受到影响,来信中有些抑郁之词,父亲觉得对儿子有亏欠。咸丰二年,纪泽十四岁,正是求学黄金年代,不幸离开京师。这些年,他带兵打仗,已置身家于不顾,更谈不上对儿子教育。儿子天资聪颖,也知上进,只是家乡无良师。倘若因此而不能成才,不仅害儿子,作父亲也会后悔不已。现在这里名师如林,嘉朋如云,更兼父子可以朝夕相处,时常加以点拨,真正是课子好环境。为此,他要儿子割舍燕尔新婚情丝,速来安庆求学。
半月前,纪泽到安庆,随行还有南五舅独子江庆才。江庆才小时候因家境不好辍学务农,后来靠着曾国藩接济,又断断续续念几年书,但终因基础太差,长进不大。
江庆才见作大官表哥,便痛哭不已,说父亲临终时再要他来找表哥,谋分差使,免得再在乡里受苦。表弟能力,曾国藩大致知道些,看在南五舅分上,没有口回绝,心中也有三分成全意思。总督幕府重金聘请、多方罗致四海才俊,对于前来投奔,只要有技之长,也量才使用,不加拒绝,但对无能之辈,庸碌之徒决不收留。曾国藩观点是:牛骥同槽,庸杰不分,必然使英雄气短,才士齿寒。
半个月来,曾国藩有意识地考察江庆才,交给他几件事,都不能办好;性格又疏懒、褊急,爱以总督表弟自居。尤其是昨天起吃饭时,亲眼看见他将饭碗里谷粒粒挑出来,丢到脚底下。曾国藩心里很不舒服。他自己吃饭时遇到谷,总是去掉谷壳,把里面米嚼碎咽下,从未连米扔掉过。
个贫苦出身人,才过几年好日子便忘本,曾国藩于这件小事上看出江庆才不堪造就。昨夜为此事思考很久,终于下决心:尽管南五舅有恩于前,尽管江庆才是至亲,也决计打发他回家,安庆幕府不能留下这个阘冗。今天大早,曾国藩跟表弟好说歹说谈半个时辰,又从积蓄中拿出百两银子,又亲自写“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从苦中来”对联勉励他,总算把表弟说通。
处理好这件事后,曾国藩开始做他每晨必做功课——临帖。这些日子临是刘墉《清爱堂帖》,这是纪泽带来。
去年,卜居宁乡善岭山唐鉴,以八十四岁高龄谢世。曾国藩接到讣告后十分伤心,命纪泽代他到宁乡吊唁。唐鉴侄儿将本字帖交给纪泽,说是伯父生前叮嘱,此帖留给曾制台。这本字帖就是《清爱堂帖》。
曾国藩接过这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