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赤裸裸现出六国贵族复辟残酷兽性,与对整个社会毁灭性灾难,也显示“诛灭,bao秦”旗帜是何等荒诞不经!尝见后世诸多史家,动辄便有“诛无道,灭,bao秦”之辞,便觉滑稽,总会想起《水浒》中“说得口滑”那些信口开河者。谚云,有口皆碑。又云,众口铄金。两千余年悠悠恶口,将屠夫变成英雄,将功臣变成罪犯,将山岳变成深渊,将深渊变成山岳,将真正兽性,bao虐,变成吊民伐罪王道之师,族悲矣哉!《诗》云:“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岂族文明史之符咒哉!
刘邦军在武关整肃之后,气象大有好转,立即挥兵北进关中。
此时巨鹿之战已告结束,项羽军正在追逼章邯余部,欲迫使章邯军降楚。此时咸阳政变迭起,国政几乎陷于瘫痪,秦军在关中守备事实上已经形同虚设。当刘邦军进入蓝田塬时,拦阻秦军只是老秦国蓝田大营传统驻守老军两三万人而已。刘邦派出特使周旋同时,又突然攻杀,遂占据蓝田大营。据《高祖本纪》,连同蓝田之战,刘邦军入关三破秦军,两次“大破”,次追击战“遂破之”。就实说,全然虚夸粉饰之辞也。此时关中秦军无主力,二无战心,何来值得两次大破之军?究其实,不过击溃完全不需攻杀便能遣散非战守营军,借以显示灭秦战绩而已。据理推测,不是太史公从刘邦对楚怀王战报上扒来原辞,便是转录汉军后世美化传闻。
至此,刘邦及其轴心将士对关中大势已经明,再不担心大战激战,而是力谋划如何进入咸阳。以萧何方略,沛公军当先以老秦东都栎阳为根基,积蓄粮草整肃军马,时机成熟举攻占咸阳。刘邦连连点头,觉得这方略很是稳妥。张良却以为,萧何之策过于迟缓,当此大厦将倾之时,大咸阳已经在连番血雨腥风中没有任何抵抗余力,子婴杀赵高党,必派密使前来立约。当此之时,不需再占栎阳耗费时日,当谋划举入咸阳。不入咸阳,终不能践楚怀王之约,耽延之时若项羽军赶到,只怕沛公便要前功尽弃。刘邦恍然猛醒,拍案连连道:“立即部署进兵咸阳!子婴密使来不来,老子不管他!”
最后夜,秦王子婴是在太庙度过。
韩谈做密使赶赴蓝田塬,已经与刘邦约定:子婴君臣降楚,待刘邦禀明楚怀王而后封定祭祀社稷之地。刘邦军不杀皇族,不伤百姓,不劫掠财货,不进入太庙。也就是说,子婴以降楚换得残存皇族与整个大咸阳平和易主,其后,咸阳剩余老秦人去留自便,嬴氏皇族便如同周灭商后商人余脉,在方封地上延续祖先血脉。子婴反复思虑,这是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