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话音,大门中走出人,身材适中面目开朗,头上顶矮矮绿中见黄竹皮冠颇见新奇,颏下副短须,使轻松脸膛显得成熟而多智,其步态语调却给人种类似痞气练达。他脸上挂着自然微笑,几乎是出两扇大石门就遥遥拱手作礼而来,走到两人面前三尺处躬身笑道:“大人远道而来,多有劳苦,小吏有礼。”
两黄衫人拱手算作回敬。白胖者笑问:“敢问亭长高姓大名?”
“有劳大人动问。小吏姓刘名邦,字季。叫刘邦、刘季都样。”
“刘亭长,等欲在贵亭歇息两日,或有公务相托……”
“好说!不歇息没公务,要这亭治何干?刘邦绝不误事。”
此玉牌不得示人,只能交于颍川郡守。”
“陈胜明白!”
片刻之间,三人两道各自消失在茫茫麦浪之中。
旬日之后,只快船从泗水南下,船头正站着两位游学黄衫人。
从薛郡泗水登舟南下,比驰道飞马慢许多,却也从容许多。但遇两岸农人耕耘整田,快船靠上岸边,两士子便与农人们攀谈起来。如此走走停停,五七日才出薛郡进泗水郡地界。这泗水郡乃鱼米之乡,其时之富饶远超江南岭南与吴越,原是楚国最为丰饶淮北腹地。泗水郡北接巨野泽,南近淮水南岸楚国故都郢寿,中有彭城、沛县、蕲县、城父等等富庶城池,堪称楚地第郡。这日快船过胡陵渡口行得片时,遥遥座大城在望。船头两黄衫人对望笑,吩咐船工在前方渡口停靠。
两黄衫人颇为高兴。这个亭长没有寻常小吏那种猥琐卑俗唯唯诺诺,既似官风又似侠道干练,使人觉得如同面对个老友般。两黄衫人对望眼,同时点点头,说声好。刘邦侧身相让,拱手说声大人请,便陪着两黄衫人走进亭院,
这是秦时通行标准亭院:六开间,三进深,左右两
不消顿饭时光,快船靠上片浓荫下岸边渡口。黑瘦黄衫人对老船工低声吩咐几句,便与自胖黄衫人起举步登岸,径直走向距渡口不远座大石亭后亭署。这是秦时亭治所在,也就是乡以下管辖里(村)基层治所。秦国郡县制对乡、亭两级基层治所都赋予另重使命:同时兼作接待来往公事吏员驿站,并担负传邮公文职事。唯其如此,帝国郡县乡亭治所大都设在水陆方便渡口道口。两黄衫人堪堪走近大庭院前车马场,便有个持戈老亭卒迎过来。
“这是泗水亭。两位先生可是公务?”
“等乃颍川郡吏,路过贵亭,欲会亭长。”白胖黄衫人笑容可掬。
“大人稍待。亭长,有官宾!”
“听见,来也!”大亭院中遥遥声,声音洪亮浑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