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胄利落许多。那时侯,身全副铁甲胄重量大体都在八十斤左右,重甲更在百斤之上,猛则猛矣,却实在太过沉重。以致到后世宋代,限制铁甲打造必须在五十斤之内。但燕军这身皮甲皮胄加战靴,最重也不超过三十斤,对于身高力大辽东子弟,丝毫不显累赘,弯腰屈背蹲踞起立伸展自如,连“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这句老话也显得多余。甲胄成功,马具也照例办理。中原铁骑,马身必有铁包皮披甲。燕国新军战马披甲,则是两重皮革外钉铜钉,既厚实顽韧又轻便异常,战马负重大大减轻。
皮甲胄穿着示意图
皮甲甲身展开复原图
第二便是木制大型器械。军中大型器械,自来以铜材铁材为主料。秦国新军大型攻城器械,几乎全数铁制。如此气象,燕国自然无法企及。乐毅弥补之法,便是遴选上好坚实木材,制作大批必备攻城器械,主要是三种:壕桥、撞车与云梯。
壕桥者,越过壕沟之桥也。《六韬·虎韬·必出》篇载:“太公曰:大水、广堑、深坑,敌人所不守,或能守之,其卒必寡。若此者,以飞桥、飞江、转关与天潢以济吾师。”这里飞桥,说得便是壕桥。商周时壕桥已经出现,及至战国,壕桥已经发展成为折叠式,下装两只或四只大轮,宽约丈五尺,可八具并列,总宽达十二丈,万千军士可冲锋过桥。中原大军壕桥,都是铁轮铁板,具壕桥便用铁千斤之上!如此耗费铁料,燕国如何消受得起。乐毅便与工匠们会商,像打造牛车车厢般打造壕桥:桥轮与轴柱用硬如精铁青檀木,桥身用清色红松木,板厚尺六寸。如此木制壕桥更有样好处,折叠轻便,行军利落,四个军士便可拉走。打造成八具后连排试用,大军连踩月,竟是毫发无损。
撞车者,撞击城门之重车也。撞车车架粗大坚固,底部安装四只大轮,推进轻便,在车架顶部横梁上用绳索悬挂个巨大撞杆,撞杆前部安装巨大撞头,后部绳孔可延伸出数十条粗麻绳。冲近城门,车体四角用大木桩固定,数十兵士横开两列,拉动撞头后部麻绳向后荡开,再合力拽绳向前猛进撞击。若是小城门,往往是十余次便被撞裂,威力实在令人瞠目。撞车最难制作核心部件,便是威力巨大撞头。中原强国如秦魏齐,撞头都是铁制,形如巨大矛头,重量大体都在五六百斤左右,安装在粗大圆木撞杆上,猛撞猛刺,寻常木料城门委实不堪击。燕国缺铁,便用合抱松木做撞杆,用极为坚硬岩石打磨成巨大锤头形撞头(岩石太尖容易摧折),重量却比铁矛撞头加大倍。经试用,威力惊人。纵然铁皮包裹厚达尺余坚固城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