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王龁率领;第二路万五千,由后军大将王陵率领;第三路万五千,由骑兵主将嬴豹率领;都从陕塬山地隐蔽过河,王龁铁骑埋伏于孟津北岸山谷;王陵铁骑沿大河北岸河滩无人区秘密进入敖仓渡口北岸河谷埋伏;嬴豹东进到淇水入河口山谷埋伏;第四路五千精骑,白起亲自率领,出龙门峡谷渡河,直压汾水入河口皮氏;五路大军务必于立冬前日到达集结地,立冬那日齐发动猛攻。
白起严厉命令:“步军先下安邑、蒲坂,再依次攻克河内城池!三路骑兵务必击溃魏国从北上援军!自率五千精骑,扫清河内之零星驻军,并驰援策应各路大军!”
于是,就在立冬这天,猛烈攻城大战在河内突兀开打。
十月之交,立冬是个节气大关。从立冬开始,人们便进入窝冬期。为祈祷冬日平安,不要遭受饥寒劫难,大河上下便有个久远习俗:立冬吃暖羹。到立冬之日,举凡山乡城邑,家家都在院中支起口大锅煮暖冬羹。羹者,五谷菜粥也。舂得黄亮小米,光洁滑溜麦仁,雪白肥胖杏仁,紫红带核红山枣儿,还有青青秋葵与晒干藿菜,殷实之家还要加进各种碎肉骨头,股脑儿煮将去,两个时辰后便是锅五彩纷呈粘滑生香暖冬羹。呼噜呼噜浑身冒汗地喝完这顿糊饭热羹,便是漫长冬日。其时山乡庶民便是省火缩食,尽可能将储存那点儿五谷接续到来年夏收。于是,民间也便有冬日寒食习俗。那时侯,除楚国江南,秦、赵、燕、齐、中山、卫、魏、韩国等整个北方山野乡民,都有冬日寒食风习。虽然有人说,“寒食”是晋文公为追念抱木自焚介子推,而将清明前日定为禁火寒食“寒食节”而起。但究其实,寒食流布天下穷乡僻壤而成久远习俗,实在是生计艰难使然。
民人生计,暖冬羹之后便是窝冬,农夫歇田,商旅歇脚,百工减劳,大事都要等到来年春回大地再办理。邦国政务,立冬节气后也是多谋而少动,列国出使车马大是冷落,用兵更是自然停止。本来赵国要大举攻韩,眼看着冬日迫近,便自然而然要等到开春后。这是种久远习俗,却是比礼法更为广泛地被天下所认同,竟成不成文规矩。不管其中包括多少原由,总而言之是有“冬夏无大事”这样天下之风,也才有“春秋纪事”讲究——举凡大事,都发生在春秋两季。
惟其如此,尽管列国间虎视眈眈,即将大战传闻不断,暖冬羹烟火还是弥漫大河上下。就是打仗,也是开春之后,窝冬之期想好对策养足精神便,暖冻羹还是要吃得热热火火才是。可谁能想到,就在暖冬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