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肥沃易于耕作。山重水复,疆域纵深,任哪个强国也休想口吞下。楚国上层若有高远器局,变法图强,北进中原,何愁不能完成统于霸业?可惜这个国家就是固守蛮夷陋习,极少汲取中原文明精华,官制军制民治均是自己套,从来不学中原各国文明法制。丞相叫做“令尹”,上大夫叫做“左尹”,王族事务大臣叫做“莫敖”,上将军叫做“大将军”,还有登徒、柱国、次飞、执圭、三闾大夫等种种莫名其妙官名。这个由山地部族自立而后获得周王朝认可诸侯国,有许多地方是中原文化所难以理解,这也正是中原名士难以在楚国建功立业之所在。魏武侯时期,文武全才吴起因*佞排斥不被国君信任而逃到楚国。当时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丞相),立志变法图强。吴起以铁腕强力变革楚国落后愚昧旧制,却几乎将自己弄成孤家寡人。楚悼王死,吴起立遭惨杀,楚国就成个“三分新七分旧”奇特战国,始终是萎靡不振难有作为。庞涓当初为选定自己要报效国家,曾对楚国做深入游历研究,认为楚国和中原文明尚有百年距离。吴起在楚国失败,不是变法本身有误,而是这个国家落后愚昧封闭,和变法所需要基础还有很大段距离,任谁在短期内也难以扭转。其中个重要原因,就是楚国上层贵族始终偏安封闭山国,没有放眼天下竞争存亡大器局。中原诸国凡有大事,都离不开楚国参与,但却也没有个国家将自己存亡希望寄托于楚国。中小诸侯国更是极少主动寻求楚国保护。在七大战国中,楚国与秦国附属国最少。秦国是因为被山东六国封闭在函谷关以西,不可能东出争夺中原附属国。但秦国在秦穆公时代就吞灭兼并几乎所有西部戎狄部族邦国,没有被化入草原部族也几乎全部臣服于秦国。秦国也是个积极向中原文明靠拢诸侯国,不管中原大国如何蔑视秦国,秦国都始终以中原文明为楷模。楚国对南部蛮夷部族其所以缺乏有效统合,则泰半是不思进取所致。譬如岭南百越,楚国就仅仅满足于松散“称臣纳贡”,而没有将这支繁衍旺盛人口众多部族纳入整体国力。楚国名义上有千万人口,能够动员兵力却只有数十万,还不如只有数百万人口赵国可能动员兵力。说到底,也是这种有名无实庞大臃肿造成。
在深入查勘中,庞涓还发现楚国上层对中原文明有种自卑而又不甘屈服躁动。时时涌动着种要求中原文明承认他们、接纳他们强烈要求,又时时处处与中原文明警惕保持着定距离。若果不被重视,他们就会寻找机会和理由向中原示威,显示力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