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用,农业人口远比不上黄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说和拥挤不堪中部平原相比
。因为事农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这些山山峁峁竟然长起
茂密
柴草,甚至还有
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风光。每当入秋之时,有些山上红叶如火,花团锦簇似地夺人眼目……山梁土峁间,由于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
大裂缝,往往斯破
几架山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
地震,大山以北
傍晚,当暮色渐渐笼罩北方连绵
群山和南方广阔
平原之后,在群山和平原接壤地带
条狭长
山沟里,陡然间亮起
片繁星似
灯火。
这便是铜城。
铜城无铜,出产却是煤。
这城市没有白天和夜晚之分,它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激动不安地喧腾着,象
锅沸水。
此地煤闻名四方。这铜城正是因煤应运而生。这里有大西北首屈指
煤炭企业——所产煤炭不仅满足
本省工业
需要,而且还远销全国十七个省市。
正因为这里有煤,气贯长虹大动脉陇海铁路才不得不岔出
条支脉拐过本省
中部平原,把它那钢铁触角延伸到这黑色而火热
心脏来。
无疑,铁路给鄂尔多斯地区南缘这片荒僻土地带来
无限生机。同时,也带来
成千上万操各种口音
外地公民。如今,杂居在这座煤城
就有全国二十四个省市籍贯
人——其中以河南人为最多,几乎占
三分之
。
河南人迁徙大西北历史大都开始于
九三八年那次有名
水灾之后。当时他们携儿带女,背筐挑担,纷纷从黄泛区逃出来,沿着陇海铁路
路西行,踪迹直至新疆
中苏边界——如果没有国界
拦挡,河南人还可以走得更远。不过,当时这些灾民大部分都在沿途落
户,至今都已繁衍
两代人
,成
当地
“老户!河南人豁达豪爽,大都直肠热肚,常用震无价
吼声表达自己
情绪。好斗性,但拳脚之争常常不诉诸国家法律
仲裁,多由斗殴双方自己私
。由于他们有着艰难
生存历程,加之大都在铁路和煤矿干粗活,因而形成
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
双重生活方式。
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乡民也是它
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有
煤炭业,这里就成
中国西部
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
人。
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
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
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
豫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