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担心“恐怖”到担心“不恐怖”
九八二年,斯蒂芬·金已经接连写出《午夜行尸》(SalemsLot)、《闪灵》(TheShining)、《玉米田孩子》(NightShift)、《再死次》(TheDeadZone)、《燃烧凝视》(Firestarter)、《狂犬库丘》(Cujo)这些哄传时叫座小说,声名大噪,隐隐然具备“畅销霸王”气象之时,他却出版(DifferentSeasons)。这本书颇出乎读者跟出版界意料之外,是由四个中篇小说组成,前三个与恐怖几乎沾不上边,最后个虽颇惊悚,但跟之前“超能力”、“吸血鬼”、鲜血满地流相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关于这本书,斯蒂芬·金后来曾透露:“花在上面精神比任何本书都多。”“也许生再也不会出版另本完全相同书。”为什要花这多精神?为什再也不会有第二本?答案还得从这本书里去探索。
斯蒂芬·金在《后记》里追述,当他出版《魔女嘉丽》后,又写《午夜行尸》,编辑有点替他担心,原因是怕他被“定型”为“专写恐怖小说作家”。斯蒂芬·金对这事看得较轻松,要他等几年再说,原因是“在美国,没有人能专靠写恐怖小说赚钱”。言下之意,当然是指他还会转型。后来,《闪灵》又大卖,编辑更担心“定型”问题。斯蒂芬·金却还是派轻松,认为被定型也无妨,“如果读者喜欢,就继续写恐怖小说好,这样也不错。”等到出来,他编辑还是在担心,重点却不样,“可不这认为。里面能不能有篇是恐怖故事?”“大概可以加强点恐怖气氛。”“好极!还有那本新小说——”“写辆闹鬼车如何?”“这才对呀!”
从担心“恐怖”到担心“不恐怖”,清楚说明市场力量正步步把斯蒂芬·金给“定型”下来。但也说明,就算生最爱是恐怖,就算八年写十部小说,本本畅销之后,他还是有些疑惑,无法肯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写些“垃圾”、在“糟蹋天分”、在“浪费时间”?这种焦虑,透过《尸体》里被公认为斯蒂芬·金化身叙事者戈登口中说得很清楚:“许多书评人说写东西都是狗屎,也时常觉得他们说得没错……故事太像童话故事,显得荒诞不经。……想知道所做这切是否真有任何意义?个人能以写杜撰小说致富,这是个什样世界?”
读者喜欢就写,斯蒂芬·金是这样说。然而,足以肯定个作家,除读者掌声之外,别忘,还有书评人——像老校长那样,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