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传灯录》曾有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处安身立命?
老秀才说道:“走走
。”
刘十六赶紧起身作揖,“君倩拜别先生。”
老秀才说道:“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当先生
,难免会偏心关门弟子些,君倩你莫要多想,毕竟陈平安与你们几个不
样,他在先生身边时日最少,靠自己最多,又年纪最小,还太年轻……”
说到这里。
之后老秀才让刘羡阳询问,又是场
问
答。
从头到尾,刘羡阳都变得正襟危坐。
老秀才最后对年轻人说句,
“羡阳啊,就当是留给你门课业,好好想
想如何将立身之本和处世之法,融洽相处。”
刘羡阳点头后,起身再后退几步,以儒家门生身份,与眼前文圣先生,毕恭毕敬作揖致礼。
舒坦,然后老人学那蒙童念书,悠哉悠哉摇头,说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土。
刘羡阳惊
乍道:“咱们地方县志上刚花钱买来
诗句,先生都能知晓?看来先生学问之大,
座浩然天下都要容不下
,最少得加上那第五座天下。”
既然是陈平安先生,那就算是他刘羡阳
半个先生
。
马屁过。
刘十六身材魁梧,只能是坐在台阶上,他双拳轻放膝上,目视前方,就当没听见。
老秀才止住话头,因为老人突然发现哪怕是自己关门弟子,原来,原来竟然也不年轻
老秀才站起身,笑着点头,“就不学那后世道学家,与你作揖回礼
,因为
有所问,你尚未有所答。以后你所有得,
再还礼不迟。”
好似退出座文脉道统小天地后,刘羡阳立即原形毕露,直起腰后,哈哈笑道:“先生折煞弟子
。”
刘十六比刘羡阳更心有会意。
先生此问,是个大问。
其实儒释道三教宗旨,在高处、大处多有相似。
只是先生倒是十分当真,“这种话,自家人说说就行
,不外传,不外传,不然容易招人眼红嫉恨。”
刘羡阳坐在旁竹椅上,大义凛然道:“先生如此,自然是那光风霁月,可咱这当学生弟子
,但凡有机会为先生说几句公道话,义不容辞,好话不嫌多!”
刘十六忍不住看眼满脸诚挚
刘羡阳,这个听先生说在南婆娑洲醇儒陈氏求学多年
儒家子弟,刘十六再回想那落魄山上
光景,魏山君,那剑仙,粉裙女童陈暖树,黑衣小姑娘周米粒,似乎都很知书达理,那他就放心
,小师弟只要别学这刘羡阳
说话,那就都没问题。
老秀才陪着刘羡阳聊些正儿八经
书上学问。
问
答,老秀才很满意,读书深浅,努力足够之后,确实就要看天资高低
,但是用心诚意与否,可不看天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