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是赵树下下厨,陈平安也帮忙。
师父训句陈先生君子远庖厨,但是饭菜可没少吃,酒也没少喝,喝得满脸通红。
下午,陈先生仍是不厌其烦,陪着哥哥练拳,遍遍演示。
临近黄昏时候。
陈平安看眼天色,对赵树下笑道:“好,到此为止。记住,六步走桩不能荒废,争取直打到五十万拳。按照教你法子,出拳之前,先摆拳架,觉得意思不到,有丁点儿不对劲,就不可出拳走桩。然后在走桩累后,休息间隙,就用教你口诀,练习剑炉立桩,咱俩都是笨,那就老老实实用笨法子练拳,总有天,在某刻,你会觉得灵光乍现,哪怕这天来得晚,也不要着急。”
学苦练都不过分,相信还有吴先生在旁盯着,赵树下不至于练武伤身。
陈平安不但亲自演练立桩与拳架,而且与赵树下讲解得极为耐心细致,步步拆开,句句讲明,再收拢起来,说清楚拳桩与拳架各自宗旨大纲,最后才讲延伸出去种种玄妙微意,娓娓道来,循序渐进。若有赵树下不懂地方,就如拳法揉手切磋,反复阐述当下步骤。
赵树下自然不笨,怎比起曾掖要好不少。
曾掖那个榆木疙瘩,都能够让陈平安耐心如此之好人,都要忍不住挠头,恨不得学竹楼老人喂拳路子,不懂?两开窍!不够?那就两拳!
赵鸾托着腮帮,望着院子里两个人,嘴角挂满笑意。
陈平安抹下袖管,轻轻抚平,然后拍拍赵树下肩膀,道:“好,就说这多。”
赵树下擦擦额头汗水。
赵鸾已经站起身。
陈平安说道:“去跟吴先生聊点事情,然后就走。”
找到正在屋内练字吴硕文,陈平安叹口气,打算实话实说,事到临头,酝酿好腹稿都没啥用处,“吴先生,鸾鸾是你弟子,照理说不该指手画脚,但是鸾鸾如今正值修道关键,练气士早天跻身洞府境都是天大好事,所以准备笔神仙
其实修行路上,自己也好,哥哥赵树下也罢,其实师父都样,都会有好多烦恼。
例如自己会害怕许多外人视线,她胆子其实很小。比如哥哥见到那些年同龄修道中人,也会羡慕和失落,藏得其实不好。师父会经常个人发着呆,会忧愁油米柴盐,会为家族事务而愁眉不展。
赵鸾觉得自己不是个什都不懂小姑娘。
院子那边,比当年更像是位读书人陈先生,仍然卷着袖管,给哥哥传授拳法,他走那拳桩或是摆出拳架时候,其实在她心目中,半点不比先前那种御剑远游差。
可是与陈先生重逢后,他明显还是把她当个孩子,她很开心,也有点点不开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