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个“行”字。
教化苍生,菩萨心肠传法天下,独善其身修个清净,都可以各凭喜好,随便。
老僧神色安详,听过陈平安讲述,双手合十,低头道:“阿弥陀佛。”
陈平安望向那只停在飞檐上小黄莺,它正在打量着打扫寺庙小沙弥。
陈平安收回视线,老僧微笑道:“寺庙不在,僧人在,僧人不在,经书在,经
陈平安想想,觉得有理,却未深思。
今天老僧说得言语有些多,陈平安又是愿意认真思量人,所以时半会,还没有跟着老僧走到那远地方。
老僧突然灿烂笑道:“陈施主,今天老僧这番道理,说得可还好?”
陈平安心中有些伤感,笑道:“很好。”
老僧笑问道:“之前有次听你讲那‘先后’、‘大小’‘善恶’之说,老僧还想再听听。”
陈平安看左看右看两端。
竹简就像把小尺子。
老僧喝完茶水,转头望去,炎炎夏日,骄阳烧烤人间,世人难得清凉,断断续续说着感慨。
“末法时代,天下之人,如旱歲之草,皆枯槁无润泽。”
“道理,还是要讲讲。”
陈平安第次说得生疏晦涩,可是道理和真心话,总是越说越明,如面镜子时时擦拭,抹去尘埃,便会越擦越亮。
对错有先后,先捋清楚顺序,莫要跳过,只谈自己想要说那个道理。
对错还分大小,用把、两把甚至多把尺子来衡量大小,这些尺子可以是所有世间正法、善法,法家律法,儒家礼仪,术家术算,都可以借来用。底线律法,高高道德,各地乡俗,精准术算,都会涉及,不可以概而论,钻研起来,极为繁琐复杂,劳心劳力。
之后才是最终定下善恶。
无形之中,人性是善是恶三四之争,于是不再成为读书人不可逾越道险隘,因为这是末尾来谈事情,而不是读书之起始,就需要做出决断第件事情。
“佛法,是僧人道理。礼仪,是儒生道理。道法,是道士道理。其实都不坏,何必拘泥于门户,对,便拿来,吃进自家肚子嘛。”
陈平安视线从竹简上移开,抬头笑,点头道:“对。”
老僧望向廊道栏杆外寺庙庭院,“这个世界,直亏欠着好人。对对错错,怎会没有呢?只是们不远去深究罢。嘴上可以不谈,甚至故意颠倒黑白,可心里要有数啊。只可惜世事多无奈,聪明人越来越多,心眼心窍多如莲蓬者,往往喜欢讥讽醇厚,否认纯粹善意,厌恶他人赤诚。”
“陈平安,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如何看你。”
然后老僧多此举,好似重复说道:“你看着它,它也在看着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