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藩王种种举措之下,春秋老将杨慎杏作为逐渐被北凉边军接纳道副节度使,对此事其实具有仅次于褚禄山所在都护府话语权,但越是如此,杨慎杏就越不敢擅自主张,所以不得不第时间派人通知年轻藩王,杨慎杏知道这件事棘手麻烦,不在于如何安抚那名凤翔军镇守将,甚至不是如何处置已经有两大战功傍身流州副将谢西陲,而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北凉新老两代将领分裂,更头疼是这种整座北凉边军都心知肚明格局,始作俑者,正是站在书案后那位年轻藩王,从最早幽州骑军主将郁鸾刀,大放异彩骑将曹嵬,到如今手握流州权柄寇江淮谢西陲,拒北城城牧许煌,或者是更早幽州将军皇甫枰,重骑军副将洪骠,加上徐北枳和流州别驾陈锡亮,新凉王不但大力提拔年轻人,也不惜破格任用与北凉毫无渊源外乡人,所以说这封弹劾,捅破连燕文鸾何仲忽这些在北凉关外根深蒂固边军老帅,都不敢或者准确说是不愿捅破那层窗纸。
白煜向前几步,伸手拿起那封折子,视力孱弱白莲先生几乎将折子贴在鼻子上,这幅滑稽场景,却没谁笑得出来。
稳坐流州封疆大吏第把交椅流州刺史杨光斗,在浏览折子内容后用丝不苟小楷批文足足三百余字,对谢西陲此举极为贬斥,简直弹劾得比那名凤翔军镇守城将领还要措辞严厉,尤其是那句“幽州步军老卒死得,你谢西陲麾下僧兵就死不得?”大概语道破所有北凉边军心声。
陈锡亮披红相对温和,但是依然倾向于不赞同谢西陲举措,“流州副将谢西陲此举,不违北凉军律,只是情不可原。”
至于在西楚广陵道就与谢西陲不太对付流州将军寇江淮,更是简明扼要,就两个字,“已阅”。
白煜虽然看书伤眼睛,但也只是捧书高度异于常人而已,这位龙虎山小天师年幼时被公认能够目十行且过目不忘,所以浏览折子极快,转身把折子递给经略使李功德,率先打破沉默,微笑道:“寇江军字,不错。”
然后就彻底没有下文。
杨慎杏顿时苦笑不已,老将本以为在北凉道地位超然白煜,能够帮自己更帮王爷打破僵局,哪里想到是这般无赖。
接过那封折子就像接过烫手山芋经略使大人粗略看过之后,本想说陈别驾字其实也不错,只是犹豫下,还是干脆保持缄默好,把折子再度递给身后李彦超,这位与宁峨眉、典雄畜和韦甫诚并称北凉四牙右骑军新副帅,李彦超“叛出”何仲忽左骑军投入锦鹧鸪周康麾下行为,前不久在凉州边军里样沸沸扬扬。李彦超大致看过之后,没有像白煜李功德两位北凉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