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年和呼延大观人
骑在夜深时分稍稍绕路,从已经夜禁
南门进入拒北城。
那座将军藩邸依然灯火辉煌,人流如织,大多正值青壮,相较寻常北凉边军要多出几分儒雅气,不披甲胄,也不穿武官公服,多是文士青衫,但是人人悬佩凉刀,且腰间悬挂枚青玉质地
小巧印绶,印文皆是“军机参赞”四字,故而如今也被称呼为关外参赞郎。
这拨人来历复杂,有来自清凉山那座被北凉道誉为龙门宋洞明官邸,也有经由黄裳王熙桦等著名硕儒推荐从各大书院提拔出来
年轻士子,有从凉幽两州边军中抽调而来
年轻武官,年纪最长者不过四十岁出头,不过人数较少,更多是位于而立之年
当打之年,弱冠男子也不算少见。这些人拥有
个共同点,无论是北凉本土出身还是外乡人氏,出身都属于不俗,自幼饱读诗书,且大多对兵法情有独钟。由于军机参赞郎
特殊身份不好拿捏官身品第,北凉道副经略使宋洞明和凉州刺史白煜两位文官领袖,权衡利弊之后,都同意这些年轻人暂时仅以白衣身份,在拒北城藩邸参赞大小军机事务,但是得以领取俸禄,与离阳朝廷
下县县令相当。听上去好像俸禄不低,只是副经略使官弁凉州刺史府邸
开始就撂下话,钱得先欠着!不过所有人接到
纸调令后,仍是欣然复命。
藩邸占地颇广,徐凤年路向议事堂行去,因为这里早就立下
条不成文
规矩,所有人物不论官职高低,见到年轻藩王之后只是放缓脚步,既未停步,也无需行礼,最多就是迎面相撞
时候稍稍向廊道两侧而行,为年轻藩王让出道路。几乎今天所有人都发现年轻藩王虽然依旧平易近人,但似乎气势有些低沉内敛,像是心事重重
模样。徐凤年来到藩邸第
重地
边军议事堂,相比清凉山议事正堂,当下后者
象征意义更多,拒北城里
这座氛围肃穆
宽敞议事堂,才是真正决定北凉关外战事走向
枢密重地。
议事堂并不常用,除非商议出兵大事,或是关键时刻大将云集,议事堂才会人满为患,徐凤年越过门槛
时候,只有寥寥无几
军机参赞郎,正在往墙壁角落悬挂几幅刚刚由拂水养鹰两房送来
青州形势图,见到年轻藩王
身影后,除去持竿架图
两名年轻人,那名负责留心地图是否歪斜
军机参赞郎赶紧转身,恭敬抱拳道:“参见大将军!”
徐凤年微笑点头,然后摆手示意他们不用理会自己。
呼延大观没有跟随年轻藩王跨入议事堂,大步离去,这去就不仅仅是离开拒北城而已,而是直接离开凉州,携妻儿离开北凉道,去往西蜀游览风光。
呼延大观离去时候貌似颇为愤懑,骂骂咧咧,双手互揉手臂,依稀可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