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郁闷徐凤年坐回桌前,重操旧业,熟门熟路,开始大大咧咧招徕生意。
只是山羊胡老道人留下那个烂摊子,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加上附近摊位认定徐凤年是个钻钱眼
她摊子那边有生意,妇人问道:“公子,能要回那支签吗?”
徐凤年笑道:“那得找找,嫂子你先去忙,找到就给你送去。”
她点点头,起身后,妇人突然脸色微红道:“公子,喊姨也好,别喊嫂子!”
徐凤年头雾水,妇人冷哼声,去隔壁摊子忙碌起来。
徐凤年摇摇头,不明就里,倒提竹筒,倒出竹签,在尉迟读泉和轩辕青锋之后,原本百零八支姻缘签,就少去五支。
辛苦地登高烧香祈禳。
徐凤年结果竹签,看过签文后,嘴角翘起,柔声道:“‘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第七十二签,上签。”
妇人不识字,签文内容则大致听得明白,至于上签二字,更是简明扼要,毋庸置疑。
她释然而笑。
徐凤年收回竹签放入竹筒,喝口定神汤,笑道:“大嫂是好人有好报。”
他找出妇人摇出那支竹签,起身送去。
她发现这位游手好闲到去当算命先生年轻人,似乎仍是没听懂她意思,于是反而是她有些难为情。
她瞥眼竹签便小心收起,抬头问道:“是那支签?可别骗。”
徐凤年摇头正色道:“不骗人。”
她笑眯眯道:“去吧去吧,嫂子就不耽误你骗人银子啦。”
她笑意恬淡。
之后两人随意闲聊,多是她说他听。她说起她眼中陵州乡土风貌,当然最多还是家里两个孩子蒙学情况,她说年龄大些孩子还不错,没那顽劣,虽说也从没人听说学塾先生夸奖过什,多半是考不中秀才,便是通过县试成为童生估计都相当不易,可是每次当她看着那个孩子挑灯读书,摆出那副读书人独有摇头晃脑模样,她就会没来由很高兴。同时那个小些孩子就让她很头疼,宁肯下田劳作,也不乐意去私塾背书,小小年纪就想着打仗杀蛮子。她最后还说如今不晓得北凉其它地方如何,前两年最少陵州那边大小私塾,孩子们都能拿到很便宜书籍,便宜到让她这种家境贫寒人家都觉得便宜,是因为之前陵州有个姓徐大官,是他主意,好像是那位大官说句北凉人少,但读书人可以多些。她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那几本蒙学书籍比前五六年,确是便宜大截。
所以她说,那个姓徐大官,是个好人,只可惜听说离开陵州去凉州当官。
徐凤年笑脸温柔,望向远方,轻声道:“橘子他啊,什都好,就是酒品差些。”
妇人没听懂,也没有多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