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山口东端出口处,猛然收束,纤细如女子蛮腰,谢西陲凭借此等地利,在此阻挡北莽骑军波又波疯狂攻势。
专门从龙象军抽调出五百敢死精骑已经全军覆没,加上千二百多冲出隘口种檀部战死骑军,双方尸体连同战马并倒在出口处,形成道半丈高天然矮墙,人与马尸体重重叠加,鲜血流淌,滑腻而狰狞。
这大概是战争史上最另类拒马阵,无论胜败,此役必将载于史册。
左右两翼凤翔临瑶两镇骑军原本战损稍轻,但是随着尸墙不断垒高,源源不断北莽先锋骑军不得不放弃正面突破口,转向左右试图为后方主力大军凿阵而出。
若非谢西陲接收曹嵬万骑所有强弩马弓,辅马所负箭矢极多,足够对撞出密云山口北莽骑军进行密集攒射,恐怕已经被悍不畏死种檀部精锐打开门户,旦被北莽骑军在山口外铺展出完整锋线,任由种家精骑作为箭头破阵,相信到时候绝对是场毫无悬念屠杀。
谢西陲骑军来源驳杂,整体战力在流州也不算出众,无法与凉州边骑组成曹嵬部骑军相提并论,加上唯称得上百战老卒那五百骑龙象军,也率先全员战死,这让谢西陲始终处于命悬线险峻境地,真正是步都后退不得,弧扇形防御阵地,只要任何处出现漏洞,然后被北莽骑军抓住机会,必然出现兵败如山倒状况,这与流州青壮和两镇骑军是否敢于慷慨赴死没有关系,沙场之上,其实敌双方很多时候就是争口气,气衰则亡。
所幸谢西陲在这种关键时刻发挥出西楚双璧卓绝才华,就像个独具慧眼缝补匠,兢兢业业缝漏补缺,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兵遣将,若说螺蛳壳里做道场是个贬义说法,那谢西陲硬生生将这个说法变成褒义化腐朽为神奇,千普遍膂力出众流民青壮律弃马提矛,加上临时抽调出来单独成军六百骑,各持轻弩马弓,这千六百人在谢西陲调度下,已经七次堵住摇摇欲坠阵地缺口,这才阻止北莽骑军以洪水决堤之势涌而出,在这期间,几乎每次险象环生,都可谓是谢西陲与北莽主将种檀勾心斗角,后者多次故意隐匿亲卫扈骑真实战力,夹杂在普通莽骑之中,然后鼓作气撞阵,都被料敌先机谢西陲准确识破。
谢西陲真正对麾下这支还不算熟悉骑军,做到最被兵家推崇四个字,或者说种境界,“如臂指使”,这不但需要谢西陲对整个战场所有细节都做到胸有成竹,己方轻弩箭矢剩余数目、骑弓与步弓攒射对士卒膂力折损程度、两翼骑军阵型厚度等等,也需要对敌方骑军态势洞若观火,更需要对己方兵力进行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