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事有功许拱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场雷声大雨点小狼狈阻截,使得皇帝陛下对这位江南道出身儒将太过失望。
小髯坡驿馆对于这些大驾光临天子使节,态度不冷不热,既不殷勤谄媚,也不至于冷眼相向。印绶监掌印太监对此也是见怪不怪,并未在这种事情上吹毛求疵,来离阳宦官极少出京走动,至多是与中原那几座织造局和地方官营盐铁有些秘密来往,并不会公然出现在京外官场视野,二来自从离阳老皇帝收容天下亡国宦官后,这些阉人对赵室感恩戴德,无论是经历过春秋战火老人,还是他们手带出后辈宦官,二十年来从未传出祸乱内廷传闻,宦官干政事,已是绝迹。强势如上代司礼监掌印人猫韩生宣,也仅是在江湖上被称为春秋三大魔头之,对这位天下首宦忠心耿耿于离阳赵室则无半点质疑,之后年纪轻轻宋堂禄接掌司礼监,在文武百官中亦是有口皆碑。
小髯坡驿馆不足以容纳宣旨太监、皇宫御前侍卫和京畿精骑在内总计千余人阵仗,如果说在别处,各州郡府衙皆有妥当安置,满口承诺绝不扰民,至于是否真不曾扰民,印绶监几位蟒服太监自然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而到幽州辖境后,驿馆多而不大,大部分送旨队伍藏餐露宿是常有事,倒是印绶监这边主动与幽州驿馆商议,如何才能尽量避免打扰到北凉百姓休养生息,而且车队路上购置额外物件,律绝不会向幽州这边开口。
三名大红蟒服太监在进入驿馆后,在厅堂按例聚头议事,却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喝上小髯坡驿丞让下人准备壶茶,耐心等待名心腹宦官消息。很快那名年轻宦官就毕恭毕敬领着名年轻士子模样人物,快步走入厅堂,年轻宦官低眉顺眼地退出厅堂,掩上屋门,守候在门外。当看到这名身穿文士青衫年轻人后,三位印绶监大佬立即起身相迎,略微压低嗓音笑道:“见过陈相公!”
相公说,原本是老离阳种尊敬说辞,专门用来敬称军中大佬或是手握朝柄公卿,朝上下,获此称呼之人,满打满算,估计大概也就七八人。只不过那时候与离阳并立东越南唐几个王朝,国力尚存,也有相公说法,却是极为不雅,是说那些面目清秀男子伶人,嗓音娇柔不输莺莺燕燕,江南有蓄养童伶之风,美誉为名士风流,这其中或多或少也有几分讥讽离阳意思。在离阳吞并中原后永徽年间,太安城相公说逐渐消失,祥符年以后,重新兴起,尤其是内廷,十分推崇,宫中太监遇上某些得以行走宫禁重地离阳公卿,都喜欢尊称声相公。这次,当然再无人胆敢将江北江南两者相公混淆不清,而在眼界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