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看似云淡风轻
君臣问对之后,年轻皇帝重新提起那件事,敕封年轻藩王徐凤年为武臣第
高勋
大柱国,这次依旧是满堂沉默,只不过比起先前
暗流涌动,许多群臣眼神之中,这回明显多出些认命
味道。
年轻皇帝手指轻抚膝上那份诏书,“漕粮事,户部回头再拟议
份章程送来养神殿,地方上若有些许阻力,户部可以兵部唐侍郎磋商。总之。在保证圣旨送达北凉之时,漕粮要先于圣旨入凉。”
说到这里,年轻天子瞥眼高适之宋道宁两人,后者同时心
骑也是伤筋动骨,这绝对是北莽表面兵力依旧大优之下巨大隐患,相信凉莽双方如今对此都有新
番权衡。”
年轻皇帝轻声感慨道:“真不愧是北凉铁骑甲天下啊。”
北凉铁骑甲天下。
这句中原并不陌生却未必认可话语,也许今天是第
次在离阳官场被人公然宣之于口,而且还是从赵家皇帝
嘴里说出。
两淮经略使韩林比起在京任职时风致儒雅,肌肤黝黑
几分,气态也开始沉稳内敛许多,身上多出几分粗粝质朴
边关气息,相较温守仁晋兰亭这些久居庙堂文臣
雍容优游,双方之间出现
些说不清道不明
距离感,韩林在当世十余位离开太安城担任
方封疆大吏
经略使中,属于名副其实
高升,被朝廷寄予厚望,而不是从中枢重地贬谪地方,离阳对这位旧刑部侍郎可谓青眼相加。
赵家天子看向这位每旬必有密信经由赵勾谍子之手传往京城经略使,眼神柔和,“韩林,这
年来辛苦
。”
韩林躬身惶恐道:“微臣有负圣恩!”
年轻皇帝笑道:“你已经做得很好,若非蔡楠……恐怕你就要成为首位战死沙场离阳经略使,朕也要失去
臂。韩林,以后切不可如此莽撞行事,文臣为国尽忠从来不在沙场,你
忠心,朕向来毫不怀疑,否则也不会让你担任这个边关经略使。”
除由于挂尚书头衔
吴重轩尚未熟悉衙门事务、所以暂时仍是兵部
号实权人物唐铁霜,养神殿所有文臣俱是
头雾水,就连赵阳高适之宋道宁这些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重掌军权
大佬,也不明白为何皇帝陛下有此
说。
只不过韩林能够得到这番直截
当
口头褒奖,意味着此人注定要在将来重返中枢
,说不定还能够成功执掌三省之
,这
确是谁都料想不到
事情,毕竟韩林早年是张庐门生,只是比起赵右龄殷茂春,似乎略显才干不足,比起元虢,学识器格方面也颇有逊色,即便与王雄贵比较,也存在诸多劣势,也许这大概就是所谓
大器晚成,官场上今日春风得意明日却被秋后算账
例子,不胜枚举,反而是韩林这种四平八稳
角色,后劲更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