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年是个人返回清凉山,姜泥去武当山,说是挂念那里菜园子,趁着还有些春雨,如果再不种下点什东西就来不及。大概是以为徐凤年会折去凉州关外拒北城,徐渭熊专门让拂水房给他捎封“家书”,意思很简单明,不管关外军务如何紧急,你徐凤年必须先回趟清凉山,这件事没得商量。徐凤年对此哭笑不得,当然明白二姐良苦用心,是怕他因为兴师动众接回小泥人缘故,心里有鬼就不敢去见梧桐院陆丞燕,这位北凉道官方认可正妃。其实徐凤年并没有“躲债”念头,有些话不说就是个心结,说开心头就有个伤疤,两者未必有好坏之分,但是徐凤年在当初离开北凉时候,就已经想好如何面对陆丞燕,不是说什你陆丞燕以后还会是北凉正妃,而是三个字。当徐凤年和她起走出梧桐院,走到听潮湖湖心亭,当她听到那三个字后,笑意恬淡,轻轻往湖里抛把饵料。然后那个不怕王仙芝不怕离阳君王不怕北莽大军年轻藩王,天不怕地不怕连仙人也敢杀徐凤年,略显局促地坐在她身边。陆丞燕不说话,他也不知道说什,两只年幼虎夔没有眼力劲地拼命往他身上蹭,徐凤年狠狠瞪眼,两个可怜“小家伙”顿时吓得跑出亭子,又舍不得离去,只好趴在台阶下懒洋洋晒太阳,等着主人回心转意。
所幸有王府管事宋渔帮这位北凉王解围,说是副经略使宋洞明有要事相商。徐凤年如释重负,告辞离去,陆丞燕起身相送,柔声说句王爷你回头再写幅春联吧,找人送到武当山去,以后别说什对不起,真不用。徐凤年欲言又止,随即笑,大概这就是家人味道。他执意要送她先回梧桐院,路上随口问些老丈人陆东疆事情,陆丞燕好像也看开,对于这位跟她已经父女关系决裂新任凉州刺史,言语中既无刻意疏离,也没有多余亲近,徐凤年对此也不知如何开解,主要是怕自己画蛇添足,清官难断家务事,就在于道理和情分尺度太难拿捏,照理说,徐家对陆家可谓处处照拂,但显然陆家仍是觉得亲家做得不够,从来不觉得家族在北凉水土不服是自身原因,而是视为清凉山扶持力度不够,以及陆丞燕不吹枕边风。
徐凤年在把陆丞燕送回梧桐院后,看着那个纤细柔弱背影,他犹豫下,终于下定决心。之后跟随宋渔前往宋洞明位于半腰那片绵延成势密集官衙,后者没有像以往那样随意,出乎意料地亲自站在门口相迎,徐凤年和这位北凉道副经略使在衙厅落座后,宋洞明不等胥吏端茶送水,就开门见山说出缘由,原来是陆东疆升任凉州刺史后,下子就提拔十数位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