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不得超脱。天生万物以养人,按照常理,报还报,人当反哺天地才对。道教圣人很早就留下三千言告诫后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得正是天道大公无私情,并非是某些人误以为所谓粗浅‘不仁不义’,轩辕敬城就很认可‘天地不仁’四字,但是他同时又说他们读书人,恰恰就是要明知天命不可违,偏偏要逆流而上,为天地人间订立规矩,以求长治久安人人自得,故而以仁义礼智信五字搭起框架,最终延伸出无比荡气回肠那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徒儿,你仔细想想,天地若有神灵,需要们人来指手画脚吗?退步说,人间万世太平,就真是符合天道循环规矩?所以说啊,儒家真正有大智慧之人,尤其是那些跻身儒圣大贤,不忧自身忧后世,无不是怀着虽千万人吾往矣激昂胸怀,不惜与天道玉石俱焚,无不是在慷慨赴死啊。”
少女哦声。
老人说完这番话后频频长吁短叹,百感交集。
柴青山笑问道:“听明白?”
少女咧嘴笑,理直气壮道:“完全没懂。”
老人有些忍俊不禁,揉揉她脑袋,“也不需要你明白。糊涂才好,人生百年,轻松自在。否则活得满腔郁气,太累。们练剑之人,能以三尺剑鸣不平,就够。”
柴青山轻声道:“去过北凉,亲眼见识过满目荒凉边关风景,见过那处处战场关隘,才会知道们江湖人逍遥快活,太经不起推敲。不过徒弟啊,你也无须因为为北凉打抱不平而味反感离阳,师父告诉你,如果真有北莽大军攻破两辽边境那天,今天这座城内无数痛骂北凉人物,也会奋不顾身,样会说死就死。哪怕北莽蛮子路打到广陵江,也绝不至于走得如入无人之境,而只会是铁骑马蹄两侧,皆是离阳战死之人。”
离阳百姓尚武任侠,自古就有“中原士子向北游学,离阳游侠往南仗义”说法,后者颇多恃武乱禁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举,这才让大楚领衔中原几国贯视离阳人为不可教化北蛮子。但是近二十年来,尤其是顾剑棠辞任兵部尚书入主两辽,与徐骁北凉铁骑左右镇守边关国门,北莽无法南下半步,整个中原歌舞升平,南边狼烟只报太平不报忧,加上无数士子入仕离阳,朝廷大兴科举,为天下庶族寒士大开龙门,京城只说国子监处,就容纳将近三万来自天南地北求学士子,读书人如同过江之鲫大量涌入,以及天下各地豪绅巨贾汇聚,短短二十年,就造就太安城不输早年大楚京城鼎盛气象。先帝赵惇对文人在庙堂上擢升更是不遗余力,当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