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鹿洞书院山长黄裳独自为徐凤年送行下山,两人下山途中言语寥寥,黄裳是因为气势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既然年轻藩王不是来青鹿洞山麓跟他
学生们秋后算账
,那
黄裳也就无
放矢
,总不能还得寸进尺,跟徐凤年再多要
些地方衙门官吏
交椅,清凉山对于赴凉士子担任各州郡县
要职,已算极为大开方便之门,黄裳
脸皮再厚,也开不
这个口。中文.com徐凤年愈是沉默,黄裳就愈是忐忑,临近山脚,老人叹
口气,苦笑道:“王爷,你这刀子总搁在老夫脖子上,又不干脆利落砍下,也不痛痛快快抽走,老夫浑身不得劲啊。要不然,给个痛快话?实在不行,
就说句心底话,换个人来当这青鹿洞山长,书院就像
块庄稼地,好不容易有
点好苗子,王爷要是觉得
打理不好,那就换上
个听话
,千万别迁怒那些才冒尖
稻秧苗子。”
徐凤年没有停步,缓缓说道:“先生,你多虑。书院士子议论北凉军政,没什
不妥,天底下
事情,只有不辨不明
,没有越辩越浑
。”
黄裳如释重负,点点头。
徐凤年继续说道:“但是你们作为山长和授业恩师前辈,要因势利导,不能冷眼旁观,
不是要你们帮着北凉边军说好话,因为那没有意义。
希望在
北凉扎根
读书人,都明白
件事情,他们能够之所以指点江山,是因为边关前线上每天都在死人,是那些死人和也许即将战死
北凉边军,让北凉境内不起
缕狼烟。无论他们在沙场上是胜是负,他们总归都没有半点错。当然,骂
和清凉山或者是北凉都护府调度不当和谋划有失,没有问题,不过若是抱着隔岸观火且幸灾乐祸
初衷,这样
读书人,北凉从来都是敬谢不敏,大可以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这点盘缠清凉山还是掏得出来
。”
黄裳脸色重新凝重起来,徐凤年看老人
眼,淡然笑道:“总觉得别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总以为经世济民舍
其谁?读书读书,是养浩然正气,不是养那戾气傲气
。
自己就是过来人,整天怨天尤人,举目四顾皆不平,心胸积郁更难平。也许先生这辈子没经历过这个历程,所以
这才专程来
趟青鹿洞书院,多嘴几句。”
黄裳半信半疑,“当真只是说这几句话?”
徐凤年笑道:“对于书院士子谈论边关军务,堵不如疏,会让官府给各地书院赠送几套陈芝豹编写
《武备辑要》,你们不妨让熟谙兵事
大儒名师牵头讲解,先搞清楚
们北凉
凉刀枪-弩和马政历史,弄明白
们北凉到底是如何具体治军
,再来言谈边军大事。”
黄裳感慨道:“好个堵不如疏。”
黄裳犹豫下,补充道:“王爷这件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