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年原本打算在凉幽北部交界处就跟郁鸾刀和幽骑不退营分开,然后前往褚禄山所在北凉都护府,只是临时有紧急谍报说燕文鸾已经在赶来路上,要跟他面谈军务,于是徐凤年就挑个折中地理位置,让这位手握北凉十多万边军步军主帅在胭脂郡等他。余地龙听说要去胭脂郡,此前路郁郁寡欢孩子终于有点笑容,只可惜得知徐凤年跟燕文鸾约在郡城,而不是那个师父担任过主簿段时日璧山县,余地龙就又沉默下去,有种过家门而不入失落。徐凤年在深夜时分下榻在座由拂水房精心安排雅致宅子,行人前脚才踏过门槛,身后就响起阵骤雨急促敲打屋脊院墙雨点声。
徐凤年没有睡意,到那间藏书颇丰书房后,站在窗口看着院中雨幕,大概是正如古人语,夜深最忆少年事。徐凤年没来由记起许多年少轻狂举措,例如在那过手不下百幅名家真迹上钤印“赝品”二字,为途经北凉辖境外乡游侠儿掷千金,犹记得某位骂北凉整整半辈子来作为官场终南捷径江南名士,自己不忿其人窃踞高位后多有富贵诗词传世行径,还让人送去封驿信,大致意思是说你老儿被人捧臭脚夸赞成“雍容气象”玩意儿,都当不得真富贵,真要有钱,是不谈美酒珍馐金银珠玉,什“慵懒枕玉凉”,那都是穷讲究,徐凤年最后在信上写句“雨来闲听芭蕉千声,雨去坐看湖中万锦”收尾。听说那位上年纪士林名流看到信后气得不轻,然后很快就上书弹劾,先说那芭蕉不耐寒,枝叶受风既裂,在西北边塞株都不易见,清凉山竟然有“千声”即千棵,所以此人得出结论,“定是北凉王徐骁侵吞军饷,中饱私囊,全然不顾边陲大事,有负皇恩,理当剥爵”。当然,那会儿这种“理直气壮”奏折在离阳朝廷年到头都有,先帝赵惇也没有理睬,只不过也没有约束。徐凤年清楚记得自己寄出信后,在江南道文坛士林上很是惹起番热议,边倒骂他骂徐骁骂北凉。刚刚去上阴学宫求学二姐徐渭熊回家书,说他徐凤年写得狗屁不通,不过最后她又亲自写封信给那位名士,然后所有江南名士都夹起尾巴。不过徐骁事后不知通过什手段竟然把那封信给要到他手上,在梧桐院跟儿子喝酒时候,那叫个马屁不止,说他还是跟李义山请教半天,才明白那“芭蕉千声”到底是个啥意思,喝高以后,颠来倒去就是那几句,说他是真开心呐,儿子比他这个老子强,读书多,瞧瞧,都会作诗,以后肯定能当个比他徐骁更称职也更能服众藩王。
徐凤年哪怕记忆力远超常人,但因为当时散漫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